长宁这个老小区改造后,多出了两条蓝色步道…… 发布时间:2021-12-21
凹凸的路面平坦了,凌乱的绿化修缮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急难愁盼”都得到了解决……如今,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中华别墅这个有着36年历史的老商品房小区顺利完成了精品小区建设,“里子”“面子”都焕然一新。
36年里迎来首次修缮改造
“我们小区建成于1985年,是当时第一批商品房小区,因为没有维修基金,所以30多年来,小区从来都没有修缮过。”爱建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徐秀告诉记者。然而转机发生在2020年,中华别墅被列入虹桥街道精品小区改造之列,这让得知消息的居民们无比兴奋,并充满了期待。
在随后1年多的改造建设中,除了房屋外立面粉刷、道路重新铺设、停车位规划等常规项目外,爱建居民区还聚焦居民最“急难愁盼”的问题。
据徐秀介绍,小区顶楼雨天漏雨、渗雨严重的情况已经困扰了居民十多年,然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次改造中将居民楼的平顶改成斜顶,避免雨水集聚,让顶楼居民告别了雨天屋内湿哒哒的情况。
而对于居住于底楼的居民而言,最满意的无疑是下水道改造。“我们一楼居民的抽水马桶常常堵塞,严重时屋里味道很重,下水也不流畅。这次改造将原先排在外面阴沟的水都排到了地下污水管道中,所以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生活,担心马桶堵塞的情况发生了。”居住在小区1楼的张海婴开心地表示。
此外,原先藏污纳垢、线缆横飞的楼道也进行了重新粉刷,整洁如初。“每次推开门,就仿佛时光穿梭,又回到了30多年前小区刚刚建好时的样子。”张海婴说道。
小区健身步道“颜值”高
午后时分,68岁的张奶奶和老伴依偎着来到小区中心花园的健身步道上,“虽然小区旁边就有新虹桥中心花园,但我们年龄大了,走不了那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健身步道,每天吃完午饭、晚饭就来溜几圈,步道上还有座位,累了还可以歇歇脚。蛮方便的,环境也很赏心悦目。”
张奶奶口中的健身步道,就是此次精品小区改造中的一大亮点。原先,在小区最前方有一大片绿化带,被这里的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区的“后花园”。为了充分利用这片“绿野森林”,小区在此增设了一条蜿蜒的蓝色健身步道,远远望去宛如一条潺潺小溪流淌在林间。步道入口处小巧的枯山水景观,更增添了花园的自然禅意。
徐秀介绍:“我们结合小区绿化覆盖率高的特点,同时基于居民对绿化保护的共识,在确保绿化只增不减的同时,对花园杂草进行修整清理和道路修复,让居民可以漫步林间。”
除了中心花园的这处健身步道,在小区东侧毗邻围墙的小角落里也有一道袖珍的健身步道。“这里原是小区的死角,环境脏乱差,我们重新进行了规划,不仅让环境更加美好,也满足了老年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健身、休闲的需求。”
居民登场“唱主角”
时至今日,中华别墅“里子”“面子”皆焕然一新,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双双提升。而这一切的背后,也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
据了解,自2020年启动精品小区改造后,徐秀便在微信上建立了“精品小区志愿者群”,让居民积极参与到精品小区改造建设中。一年多来,这个微信群已收到居民意见和建议上百条。
“这些意见建议大到小区主体区域绿化选择、粪坑填埋方式,小到门怎么修、材料选用哪一种,其中,90%以上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方磨合,最终落地实现,这也是我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徐秀说道。
把自家小区建成了理想中的美好模样,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居民凝聚力,提高了居民主人翁意识,对此感触最深的就是小区业委会主任高瑜。“原先居民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但现在大家开始聚焦小区的公共事项,愿意走出家门到社区里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此一来,对小区物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瑜表示,“小区准备在宣传栏里设置一个展板,把居民的意见纳入进去,物业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回复,作为对居民提出问题的一种反馈。业委会也将尽力从需求与实际的冲突中找到一个可实施的平衡点,在通过业主大会形成共识后进行落实,在这种精细化管理之下,让我们的社区越来越美好。”
文字:朱文轩
图片:朱钰卿、高 瑜、朱文轩
视频:朱钰卿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