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趟“知识大篷车”跨越900公里,给江西这些孩子们送去了…… 发布时间:2022-07-27

7月27日上午,天山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去远山 见微光”——“知识大篷车”云端非遗暑期活动首场线上课堂正式开课。现场“跨越”近900公里的距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书嘉通过直播互动教学,向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孩子们传授非遗文化。


1.jpeg


上午9点,天山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书嘉面塑工作室内一幅忙碌而热闹的景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书嘉正在精心布置的直播空间进行视频授课,而在视频的那一头,则是来自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十小学的20名学生,满怀期待的他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亲身体验一次面塑的魅力。


课堂上,张书嘉介绍了面塑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吸引了视频那头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大家一边听着视频中的讲解,一边看着桌上提前寄来的面塑材料包,其中五颜六色的黏土令他们跃跃欲试。


2.jpeg


“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吧?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用手工面塑制作一个。”随后,张书嘉带领孩子们进行面塑制作,本次她选择了难度相对较低,并且是孩子们熟知的动物大熊猫进行教学。选取黏土、揉搓形状、拼接相连……通过线上指导,孩子们仔细认真地制作着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面塑作品,在张书嘉的指导下,一个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面塑在孩子们手中成型。


本节课程的最后,20名参与面塑制作的小朋友依次拿着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介绍,在讲起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时,他们都表现得十分自信,并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面塑这项非遗技艺的兴趣。


3.png


本次“去远山 见微光”——“知识大篷车”云端非遗暑期活动由天山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天山路街道图书馆主办,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塑,让远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孩子们可以体验到非遗的魅力。


据了解,“知识服务大篷车”活动作为街道图书馆的老牌文化服务,已历经了29个春秋,从最初的“四进”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商圈)变成如今的“六进”服务(增加了进工地、进山区)。其中,进山区服务从2009年开始,10余年来,街道图书馆通过“上海快乐阅读教育基金会”与江西省修水县马坳镇的三所贫困小学结对,每年都会向他们送去图书、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等。今年这个特殊的时刻,街道图书馆选择改变交流形式,组织孩子们在云端相聚,让爱心继续传递,也让非遗文化种进更多孩子的心田。



部分图片由天山路街道提供

文字/图片:徐梦露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