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泾八村的“八彩志愿服务团队”,“点燃”居民自治热情 发布时间:2022-12-12
北新泾街道新泾八村始建于1995年,是典型的售后公房小区。多年来,社区以“韵”为轴,成立“八彩志愿服务团队”,打造“新泾八韵”小区治理名片。今天,一起来了解“墨韵书画班”墨色文化志愿者,感受这里强大的居民自治力量。
小区处处有“墨韵书画班”墨色文化志愿者身影
有以牡丹为主体,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有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诠释“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的责任担当;有以独特创作手法,融合中国五千年文化精粹,表达“国泰民安,盛世和谐”的全民奋斗史和立足百年新起点奋进新时代的美好意境;有通过“后疫情时代生活缩影”为视角,诠释“文明乘车”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景象……这些精美的书画作品均来自“墨韵书画班”,是成员们为今年10月举办的“庆祝二十大,点亮社区红——线上家庭文化节”所创作。这也是书画班成立20年来,首次创新尝试依托微信群开辟线上沟通交流平台。
据了解,新泾八村居民有不少退休教职工和医卫人员,对社区文化活动热情高、需求高。最初,爱好文化的居民常在小区“和韵广场”的木廊下创作分享,广场具有浓郁的苏州园林风格,与书法、作画的氛围十分契合,“廊下墨韵驿站”顺势成立。在新泾八村居民区党总支的党建引领下,“廊下墨韵驿站”演变为“墨韵书画班”,擅长书画创作的居民顾崇德、王一文被挖掘出来,分别担任书法及绘画老师。书画班现有50余位学员,辐射八村居民及北新泾辖区居民。此次线上家庭文化节,由新泾八村居委会和书画班全体成员共同“头脑风暴”而来。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书画班成员带动家庭踊跃参与,仅一周时间便创作了40余幅书画作品。
新泾八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君逸介绍,作为新泾八村探索居民区创新社区治理的自治样本,书画班围绕“党建为核、文化为魂、服务为本”的宗旨,持续下功夫、注新意、拓形式,已成长为链接社区公共事务和融入非遗传统文化底蕴的社区品牌。从丰富居民文娱生活的社区文化领头人,到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墨色文化志愿者,“墨韵书画班”的活动内容已从自娱自乐的文化传承拓展到凸显精品小区、精品文化的自治内涵。社区内各类自治活动中,也不乏“墨韵书画班”墨色文化志愿者的身影。
以“韵”为轴,带动多群体参与社区自治
张君逸口中的自治活动之一,便是“美丽楼道”再创建项目。2020年7月,新泾八村7号、15号、21号三台加装电梯正式投入使用。随着一台台加装电梯拔地而起,部分公共空间原有的布置因施工遭到破损。新泾八村党总支立即召开沟通会议,联合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介绍“美丽楼道”再创建项目计划和目标,沟通活动方式方法、划分楼道美化主题。
以“墨韵书画班”墨色文化志愿者为“骨干力量”,楼道在书画作品装点下焕然新生。不同楼栋拥有不同主题,包括以突出“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为特色的“友善”楼;以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评工作,宣传文明、和谐、环保等正能量的“和谐”楼;以聚焦“四史”年度学习教育主题,将“红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的“党建”楼……
不仅如此,“墨韵书画班”墨色文化志愿者还解锁“国潮”非遗文化新玩法,将其融入社区治理中,通过书画形式宣传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工作,对社区各项事务建言献策,让非遗走出来、活起来、更接地气。
与小区青少年结对,共同绘写文明宣传口号;与现代职校学生结对,传承中国孝亲敬老的家风家训……在其带动下,青少年和年轻人等群体都开始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建设。通过“中国风”元素点亮社区特色文化,“墨韵书画班”墨色文化志愿者厚植书法、绘画等非遗传统文化底蕴,在社区形成了集思想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文化阵地。借助新一届“长宁青年创新英才支持计划”,书画班还将走出社区、走进临空园区,随着年轻人创意和力量的融入,新时代社区治理将具有更大吸引力、更强凝聚力。
以“韵”为轴,新泾八村已构筑起美韵新楼道、绿韵回收站、怡韵绿庭苑、康韵健身点等“新泾八韵”,民俗文化与自治家园融合得恰到好处,为这个小区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借助社区“大党总支”成员优势,新泾八村积极构建党建“红色朋友圈”,打开“朋友圈”,吸引北新泾辖区学校、城投水务局、民生银行等社会资源和多领域党组织的结对,一同参与社区治理自治共治。
与新泾八村相呼应,红色公益志愿者、橙色平安志愿者、黄色助困志愿者、绿色环保志愿者、青色就业志愿者、蓝色普法志愿者、紫色为老志愿者、墨色文化志愿者等组成的“八彩志愿服务团队”,也像血液中的红细胞一样,持续为社区建设输送“氧气”和“养料”,在小区建设、服务、治安、卫生、公益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共绘善治新图景。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泾八村
文字/图片:李嵩楠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