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些红色景点也有“纪念章”啦,快来打卡、集章吧 发布时间:2023-07-31

7月31日,在周家桥街道范北居民区护航号青年中心举办的“老少携手,同庆八一”主题活动现场,三枚镌刻着“护航号”“护航站”和“周家桥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为“三十七民众夜校”)的纪念印章正式亮相。借助时下火爆的“博物馆集章打卡”形式,这些印章将为青少年参观、游览红色历史实践基地增加新的乐趣。


1.jpg


近年来,周家桥街道依托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项目,围绕“红色印记、民族工业、都市生活、艺术人文”,在苏州河畔挖掘、打造了10余处地标建筑、游览点位。而“护航号”“护航站”和“三十七民众夜校”作为其中著名的红色历史实践基地,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打卡纪念印章也应运而生。


其中,“护航号”印章上是一节绿皮火车车厢。“护航号” 谐音“沪杭号”,坐落于原长宁站附近。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曾乘坐沪杭线火车,途经长宁站到达嘉兴南湖,完成了“一大”议程。“护航站”印章刻有老式火车车头。现实中,它设立在 “护航号”车厢通往“三十七民众夜校”的路上。“三十七民众夜校”印章上则是周家桥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纪念馆的正面影像。这个拥有近80年历史的夜校见证了抗战胜利以来社会平民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习基地集章打卡


2.png


据了解,这三枚形象美观、栩栩如生的印章,皆出自街道关工委“五老”成员、社区绘画达人吕渲之手。已过古稀之年的吕渲在收到街道团工委邀请后,亲自到现场写生创作,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复推敲,摸索电脑手绘软件,最终得出成稿,并赠予街道以及社区的少年儿童。


护航号和三十七民众夜校都是长宁区校外实践基地,三十七民众夜校也是党史教育基地,选择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发布这三枚印章显得格外有意义。今后,青少年在阵地参观、学习之余,也能盖上三个纪念章以作留念,丰富旅游打卡的体验。


3.jpg


“有了纪念章后,青少年可以通过打卡、集章,丰富参观、学习的体验,也留下纪念,成为独一无二的回忆。”周家桥街道团工委的丁丁告诉记者,这也是周家桥街道红色景点打卡的试点项目,希望向其他知名景点看齐。


当然,除了通过纪念章为红色历史景点赋能外,居民区也会壮大志愿者讲解队伍,丰富实践活动内容,让这些打卡点更具吸引力。


4.jpg


活动现场,周家桥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晓光介绍了长宁区革命传统故事、三十七民众夜校及范北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革命烈属代表王道莲娓娓道来了自己父亲的光荣事迹;退役军人孙礼兵讲述他爷爷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的故事,让在场的青少年聆听、感悟那段峥嵘岁月。此外,老党员吴春进作了《自古英雄出少年》主题演讲,社区的“范小北”们也纷纷用朗诵、二胡独奏、钢琴表演等形式,迎接“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据了解,范北居民区正在创建长宁区青年发展型社区,为了助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居民区开设了暑期青少年社会实践营,开展了安全教育、参观消防博物馆、尤克里里制作等活动,受到社区青少年欢迎。



撰稿/摄影:朱文轩、吕粮池(实习)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