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熟人社区”,长宁这个居民区为何要先“看看车”?| 调研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3-10-30


主题教育正在全面深入开展,长宁各个居民区里又涌现出了不少走访调研、解决难题的好方法。在华阳路街道华二居民区里,社区干部们除了“大脚板”走访之外,还在致力于打造“熟人社区”,并通过充分观察小区中的110、120、货拉拉等三类车辆,做到对居民区突发情况和居民居住动态心里有一本账。



为什么要打造“熟人社区”呢?这还要从2020年,吴世敏刚来华二居民区工作开始讲起。


“刚来华二居民区,我觉得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尽快和居民们熟悉起来。”所以吴世敏走访了小区里的老党员、志愿者、楼组长等重点人群,在走访的过程中,多问、多听,逐渐掌握小区居民的相关情况。


吴世敏(右)走访辖区居民


“‘熟人社区’打造的第一步是让居委会和居民熟悉起来,要让大家对居委会产生信任感,有问题愿意找我们。”吴世敏说道,“大家能够信任彼此,那做起工作来相对更容易。”


今年2月,吴世敏开始担任华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他的“熟人社区”理论很快就在解决问题时发挥了作用。


今年6月,万航小区两户门对门的居民,因为安装摄像头产生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甚至拨打了110。


吴世敏记得当天他和民警在居民家里从下午5点一直调解到了晚上8点。最终破局让双方达成和解的就是居民对居委会的信任。原来,安装摄像头的这户居民刚刚搬来,有一次家里人外出忘记关热水壶的开关,是居委会的干部上门帮忙拔掉了开关,由此,这户居民对居委会干部有了信任。在此基础上,吴世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情绪平静下来后,各让一步,摄像头也拆除了,邻里矛盾得到平稳解决。


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走访


这次110警车进小区之后,吴世敏开始重点关注小区进出的车辆,“110、120进入小区往往意味着小区有突发情况,最需要我们重点关注,货拉拉进出小区就意味着有新住户或者有居民要搬走,我们及时跟进,可以动态掌握居民情况,也可以防止群租现象。”


今年8月,万航小区70多岁的程阿婆外出买菜,在小区大门外的小路上摔倒不慎骨折。程阿婆是独居老人,她第一时间给小区结对的志愿者打电话,志愿者帮她叫了120救护车,全程陪同她看病就医。居委会也第一时间收到了程阿婆受伤的消息,吴世敏带着工作人员去看望她,一起带去的还有长宁关爱老人的“银发无忧”保险这个惠民政策,让程阿婆可以安心养病。


表面上,华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是在看着小区进出的车辆;实际上,大家看顾的是住在这里的居民,为的就是在居民不愿意求助、不好意思求助、来不及求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送上温暖。


吴世敏在华阳路街道工作了7年多,先后在3个居民区工作过。“华阳路街道是‘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一些居民区书记对‘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有不少好方法,我从他们身上学会了不少经验。他们都对社区很熟悉,是辖区的‘活字典’,关于居民的事情都有‘一本账’,所以解决问题时,往往得心应手。”吴世敏说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华二居民区,每周四下午,社区干部会集中开展走访,“带着问题、带着资源、带着办法”推进居民家庭走访的全覆盖。社区干部走访时还会给居民们送上一张印有居委会、物业、业委会、民警等相关信息的小卡片,让居民们遇到难题时可以及时求助。针对基层调研摸清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居委会也将拿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和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图片由华阳路街道提供 撰稿:李媛媛

编辑:李冰倩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