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换诚信,他们用诚心温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4-09-11
今年,程家桥街道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扎实开展社会救助领域“诚信救助”创新试点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宣传力度、强化监测预警、链接多元资源……这套“组合拳”,让诚信救助协力兜牢民生底线。
“我们一家人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享受了政府的补助,全家都很感激。这次家人领了退休金,我们一家可以退出低保了。”来自程家桥街道的荣先生(化名)在退出低保前对救助顾问说。
主动报告并要求退出社会救助,这在程家桥街道并不是个例。目前,程家桥街道的困难群众签订《社会救助对象信用告知承诺书》签订率已达到100%,为开展诚信救助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份承诺书,既是享受救助的相应义务,也是获得救助的绿色通道。
据了解,社会救助信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一方面以书面形式向救助人员一次性告知在享受救助期间应当履行的义务;一方面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缩短救助审核确认时限,提高救助效能,为困难群众开辟救助的绿色通道,让社会救助更加快速、更有温度。今年以来,程家桥街道共有2户守信困难群众因突发意外开通“先行救助、简化受理程序”等绿色通道,及时获得政策、项目和服务类帮扶。
怎样让困难群众主动参与诚信救助?程家桥街道在开展“铁脚板”式常态化调研的同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困难群众全覆盖调研,收集困难记录表和家庭综合评估表各41份,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工作问卷调查表66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困难家庭的服务需求、意见和建议,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守信正向激励措施,促进更多困难群众参与其中。”程家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配合走进居民“家门口”的各类宣传,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等多渠道、多形式系列活动,让诚信行为深入人心。
实现诚信救助,离不开对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为了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到精准高效、及时预警、覆盖全面、综合施救,程家桥街道开通了“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状况变化情况线上申报”通道,及时动态监测救助对象家庭变化情况。同时,依托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条线间信息共享核查,实现救助对象承诺事项的及时核查和有效核验,做好风险防范并确保承诺属实,对虚假承诺进行及时惩戒。
“及时申报家庭收入变动情况,积1分……” 依托各级社区救助顾问,程家桥街道建立了上下联动的“诚信信息管理”机制,设立“诚信救助红黑榜”,开展积分数据可视化管理,在诚信档案内收录守信失信行为登记表,及时掌握救助对象守信失信情况、积分变化及奖惩情况。自觉遵守信用承诺的救助对象,可优先获得更多的帮扶资源。
多方资源共同构建社会救助网络,让诚信救助成为困难群众实实在在的“托举之手”。在程家桥街道,依托共治平台,宝BEI合伙人计划“益老益小”活动,为6户困难家庭送温暖;社区基金会开展2024年公益行动,设立社会救助诚信对象资助项目;首家长宁区“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居室微改造项目,为辖区4户困难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程心’助力、善扶益老益小益残”慈善合作项目为辖区51名困难群众开展助医、助洁、助健、助学、助困等服务类救助项目……优质多样、温暖精细的多元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帮助。
接下来,程家桥街道将持续探索信用承诺积分卡,对诚实守信的社会救助对象及关联对象执行践诺积分制,增强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参与、履行责任、自我约束、诚心守信的意识,营造诚信救助的社会风尚。
图片来源于程家桥街道
撰稿:谭奕茂
编辑:李冰倩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