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路街道解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密码”,这些创新太圈粉了 发布时间:2025-06-30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6月30日,华阳路街道举办“砥砺奋进践初心 多元一体绘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主题活动。活动以党建引领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发布、治理案例分享、服务承诺展示等环节,全面展示街道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创新和为民服务实践中的成果,为深化新时代“凝聚力工程”注入新动能。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长宁区委原书记李仁杰等领导出席。



活动现场,刘平与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白燕为“光荣在党50年”党员代表颁发纪念章。


街道精心打造的“华思荟”工作品牌在活动中正式发布,该学习教育系列课程包含强基赋能、创新治理、科技强芯、新兴领域群体服务4大系列20场活动,整合区域资源形成“理论学习—实践指导—场景应用”的闭环体系。



活动中,华阳路街道与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联通等7家单位签订党建联建协议,将在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服务民生需求、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更多党建联建的创新模式。


华阳路街道是“凝聚力工程”发源地,多年来,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四百”大走访,在居民区、商务楼宇、沿街商铺的治理过程中,均转化出了大量可借鉴的工作法,让辖区居民、企业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楼宇园区治理中,这种转化机制体现为“党建50问”调研工具的创新应用。据上海多媒体广场党委副书记黄蒋婷介绍,通过将党建要求拆解为企业关心的“政策适配度”“服务响应速度”“人才落户便利度”等50项具体指标,在走访151家企业时同步完成“党建需求画像”,据此形成的“政策包”“服务包”精准解决了白领优惠午餐、积分落户咨询等11类高频诉求。明确企业诉求后提供的解决方案,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可见可感的发展动能。为了更进一步做好楼宇园区服务,主题活动中,华阳路街道正式成立“凝企”楼宇园区组团式服务队,多个部门承诺将从打通惠企纾困“最后一米”出发,让企业“走进华阳,安心发展”。


长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严岚分享的“混搭社区治理密码”,揭示了党建引领下协同机制的创新逻辑。面对辖区商品房、联建公房、售后公房并存的复杂格局,社区构建了“1+3+N”治理网络:以党总支为核心,针对联建公房建立“居民点单—物业接单—居委督单”的三单机制,将管道维修周期大大压缩;针对售后公房创新“97531”协商密码(9次走访、7场议事会、5方联动、3轮公示、1套长效机制),成功解决困扰居民十年的围栏纠纷。这种“分类施策—精准滴灌”的机制设计,打破了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壁垒,形成了可复制的“华阳样板”。


在网格治理层面,“多格合一”机制实现了跨部门协同的效能革命。第一网格工作站站长李梓维以长江小区管线改造为例,展示了“吹哨报道”机制如何整合区建管委、市管中心、交警等6个部门力量,通过部门联动,快速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这种治理模式在大兴邨水表分户、华阳路店招灯光扰民等历史遗留问题中同样见效,实现从“单一部门独奏”到“跨领域合唱”的转变,推动治理从“解决一件事”升级为“形成一类机制”。


凝聚力第二街区党支部书记于梦迪的“走商铺”实践,展现了党建引领下民生服务的情感逻辑与价值增量。面对商户“门难敲、脸难看”的初始困境,支部通过“腊八送粥”“重阳办市集”等情感化服务建立信任,进而开发出“暖心地图”“街区好店”“午间一小时”等服务产品。其中“暖心地图”整合多家商户资源,为快递小哥提供冬暖夏凉的休息点;“午间一小时”活动将党群服务站转化为商户的“第二门店”,既拓展了社区服务场景,又提升了商户知名度。


作为“上海硅巷”代表企业,矽睿科技党员郭慧芳展示的传感器芯片研发历程,诠释了党建引领下的科技创新逻辑。党支部通过“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融入公司的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出了一支涵盖设计、工艺、测试等环节的全链条团队。截至目前,这支团队已累计申请专利80余项,这种“组织建设—人才培育—技术突破”的创新链,推动企业在消费、医疗、工业和智能汽车等高端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活动最后,有着79年党龄的老书记李仁杰带领全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的号召中,华阳路街道也将通过“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治理效能向强向优、民生服务向细向实”三大行动纲领,通过“五大主题街区功能提升”“两旧一村改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发展等具体项目,让党建引领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治理成果,为长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提供基层治理的“华阳方案”。



图片来源于华阳路街道

撰稿:李媛媛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