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社区”如何破题?长宁这个居民区有好办法 发布时间:2025-07-04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2024年8月起,华阳路街道长一居民区试点推行“小板凳”工作法,居委会干部每周拎着小板凳走进社区微网格现场办公。这把小板凳不仅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更在党建引领下,为这个涵盖商品房、联建公房、售后公房的“混搭社区”破解了治理难题。
长一居民区位于华阳路街道的东北角,地处长宁、静安、普陀三个区交界的曹家渡区域,这里常住人口近5000人,有1个商品房小区、2个联建公房小区,还有3幢售后公房高楼,是个规模较大、类型多样的综合社区。
不同类型的小区都有各自的麻烦事。比如商品房小区停车难,老旧公房小区存在设施老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长一居民区党总支想出了好办法:以党建工作为核心,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这“三驾马车”,和志愿者团队、社会组织、党员骨干,以及周边商铺、园区等多方力量整合起来,搭建起“1+3+N”的社区协同网络。
为了了解不同小区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还经常带着小板凳,到居民家中、小区广场等地,和大家面对面聊天,倾听大家的想法和困难。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找到了破解小区各类难题的有效方法,让社区变得越来越好。
“居民区的干部社工队伍平均年龄仅35岁,正是需要学会‘眼睛向下’、沉下心联系服务群众的时候。”长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严岚介绍道,依托“小板凳”四百走访机制,居委会干部固定每周一巡社区、周四下社区现场办公,“让居民看到社区干部拎着板凳来,就知道有问题马上就能提。”
长一居民区有两个售后公房小区在同一区域内,却用一道铁门分割成两个小区,由此引发的高空抛物、停车矛盾、管道漏水等9大类纠纷矛盾源源不断。当时两个小区业委会瘫痪、物业服务到期,治理一度陷入困境。为破解困局,居委会运用“小板凳”针对性全覆盖走访,在党组织牵头下前后开展7场讨论会,就纠纷问题群策群力;同时联动街道、居委会、居民、物业、施工方等五方力量合力推动各项纠纷稳步化解。“最终两个小区顺利完成业委会换届、物业选聘,‘3驾马车’并驾齐驱携手共治,小区平稳度过‘磨合期’。”严岚说,“居民看到小区各项事务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共建美好家园,如今小区已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循环。”
“联建公房小区多是熟人社区,我们的板凳走访更多需要共情,我们也发现居民谈得最多的是谁家漏水、管子堵塞这些事。”严岚介绍道,“在联建公房小区,我们采用‘走访—议事—整合’三步走的方式。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托管房屋存在因资金问题维修流程烦琐、解决周期长的问题,于是通过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共商方案,最终实现物业管理区域优化整合,加上‘居民点单、物业接单、居委督单’制度,有效缩短了问题解决周期。”
针对商品房小区“人难遇、门难敲、家难进”的特点,长一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线上调研+多元活动”破局:依托“社区云”平台精准抓取居民需求,通过开展社区摄影展、美好家园行动等多元活动,成功敲开了居民的“心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了“议事者”,让“高冷小区”蜕变为有温度的活力共同体。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严岚看来,长一居民区的实践既实现了三类小区的差异化破局,更通过党建引领形成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未来,这片充满烟火气与创新力的社区,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让“小板凳”工作法为社区治理注入更多温度,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家园。
图片由华阳路街道提供
撰稿:李媛媛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