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看病找工作,下楼全搞定!长宁这个服务站太棒啦 发布时间:2025-07-10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图片


下楼就能做康复、家门口就能问诊、生活科普就在身边——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的“396邻聚荟”,通过将养老服务站、食药科普站与就业服务站“三站合一”,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养老照护需求,实现“养老零距离”的便捷生活。


图片

图片


家门口就能进行专业康复


长宁路396弄附近有三个居民区7个小区,老龄化程度高,养老需求也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老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396邻聚荟”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就像一家“养老服务超市”,各类贴心服务一应俱全。


作为核心功能板块,康复型日间照料中心配备5张托养床位,重点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骨折康复期人群及认知障碍群体提供专业照护。服务站推行“一人一档”精细化管理,康复师会根据每位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定制专属康复方案,再通过全程动态跟踪,实时调整训练计划,让康复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图片


今年4月入托的刘爷爷,曾因慢性疾病导致行动困难,初到时全程依赖轮椅和搀扶。专业康复师为他制定了康复个案,从器械训练到步态矫正,循序渐进助力恢复。经过3个月的康复,刘爷爷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活动耐力显著提升。“现在自己爬两层楼都没问题,多亏了这里的专业服务!” 刘爷爷的笑容里满是欣慰。


社区李奶奶更是服务站的“老熟人”。自“三站合一”模式落地后,饱受腰椎伤病困扰、行走艰难的她,每周雷打不动来做康复训练。如今,疼痛减轻了,步履轻快了,连腰板都挺直了不少。“家门口就有康复师,对我们老年人帮助很大!” 李奶奶总念叨着,“康复师不仅专业,还贴心,陪我聊天解闷,在这里啊,身体舒服了,心里也敞亮了。”


图片


除了康复训练,服务站还提供24 小时应急响应、辅具租赁、心灵驿站、家庭照护能力提升、助餐助浴助洗等多元服务,从身体到心理,从日常起居到突发状况,全方位守护长者的身心健康。


把“健康管家”请进社区


图片


“医生就在家门口,看病咨询真方便!” 这是社区居民对“396邻聚荟”医养结合服务的真切感受。服务站多次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开展义诊活动,心血管内科医生为高血压患者优化用药方案,呼吸内科医生为长期咳嗽的居民制定复查计划,骨科团队手把手传授关节养护技巧,中医科医生则通过望闻问切,给出量身定制的饮食作息建议。


义诊现场不仅有“一对一”问诊,还摆放着健康知识展板,医护人员发放科普手册,结合真实案例讲解科学用药、营养膳食等知识。“以前总觉得健康知识难懂,现在医生用身边事举例,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居民们纷纷点赞。在这里,医养结合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贴心关怀。


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396邻聚荟”里还嵌入了全区首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食药(粮食安全)科普站,这里藏着不少 “互动神器”——食药安全宣传片循环播放,GI值查询转盘让饮食搭配更科学,体重指数计算器帮大家轻松掌握健康状态。紧扣今年 “体重管理年” 主题,这些有趣的工具让居民们主动 “打卡”体验,学习热情高涨。


图片

图片


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定期在这里组织讲座和快检演示,教大家辨别伪劣食品、过期药品。“以前买东西只看保质期,现在知道还要看成分表,这科普太实用了!” 社区阿姨的话,道出了食药科普站的价值—— 用居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方式,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的“社区防线”。


让社区充满“双向奔赴”的温暖


图片


“既能服务家门口的老人,又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份工作让我很充实。” 在服务站担任照护师兼陪诊师的小鲍,是“365职通车就业服务站”的受益者。今年以来,华阳“365 职通车就业服务站”(华三站点)也嵌入到了“396邻聚荟”,创新打造养老服务人才与岗位的无缝衔接模式,像小鲍这样通过“职通车”找到工作的居民还有不少。服务站定期开设就业培训讲座,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提升支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技能、找工作。这种 “养老带就业、就业促养老” 的良性循环,不仅解决了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更让居民在服务邻里中收获归属感,实现了“就业+养老” 的双赢。


长宁区“396邻聚荟”,通过“三站合一”,正在将家门口养老服务站、食药(粮食安全)科普站与“365职通车就业服务站”拧成一股绳,精准回应着社区里老人们的健康需求、生活顾虑和邻里间的互助渴望,让“在家门口安享晚年”从期盼变成了每一天的真实体验。



图片来源于396邻聚荟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撰稿:李媛媛

编辑: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