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个老小区又有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5-07-28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抬头不见‘蜘蛛网’,低头满眼新景致!”走进延安西路上的陶安小区,这份清爽惬意源于多部门联手推动的老小区蜕变。今年5月,小区“蛛网入地”改造收官,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告别了“视觉污染”,精准回应了居民对品质生活的期盼。





坐落于延安西路上的陶安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拥有10栋居民楼,住着193户人家,常住人口近400人,是一个配套功能相对完善但居住人口密集的成熟社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小区设施逐渐老化。此前,小区面临着架空线缆垂落、布线设置不合理、通信设备污损等问题,外墙上各种飞线相互交织,犹如蜘蛛网一般横亘在楼栋间,既影响小区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



改造前


居民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精品小区改造期间,陶家宅居民区积极开展“四百”大走访,广泛收集居民意见。“这些电线乱糟糟的,看着太糟心了,还不安全!”居民们纷纷表达对飞线问题的不满。尽管当时楼栋外立面已完成翻新,但各类电线、网线、电话线等设施设备共存,强弱电线交错叠加,部分线缆垂落、悬空,隐患重重。


今年,依托网格工作例会平台,陶家宅居民区将改造小区飞线的诉求提交给第三综合网格。经排摸,网格发现线缆涉及通信、监控等多个公共功能,调整排布需牵涉多个职能部门和多家通信运营商,于是迅速启动“吹哨报到”机制。


在党建引领下,第三综合网格马上召开网格党建联席会议,邀请区房管局、区公安分局、市供电公司、三大通信运营商、东方有线等单位,与居民代表面对面共同商讨“蛛网入地”改造方案。各单位围绕管线迁移、施工时序、后期维护等关键环节深入交流探讨,最终达成“入管入网、统筹推进”的改造共识。


“‘蛛网入地’改造的关键在于协调多家运营主体,规整既有线路,统一纳入专门管网,这样既能消除‘视觉污染’,又能排除安全隐患。”第三综合网格工作站站长龚涛解释道。



方案确定后,第三综合网格牵头协调管道铺设、路面回填、线路入槽的施工时段。各参与单位协同合作、高效推进,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改造进度。经过紧张施工,陶安小区“蛛网入地”改造工程于今年5月顺利完工。





改造后


改造工程期间,居民“零投诉”,这离不开陶家宅居民区扎实的群众工作。居委会干部通过“四百”大走访,让居民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居委会,构建起“问题早发现、快响应、及时解决”的闭环模式。同时,陶家宅居民区广泛动员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组成“监督小组”,全程跟进工程进度和质量,让居民意见直达施工一线。针对部分居民对通信信号稳定性的担忧,第三综合网格和陶家宅居民区发挥组织优势,约请通信运营商与居民代表沟通施工时间;通信运营商发挥技术优势,尽量减少网络中断,实现“无感迁转”,并同步拆除回收废旧线缆机箱。


陶安小区的蜕变并非一蹴而就。从选优配强业委会、选聘物业公司提升服务到推进精品小区改造,从顺利完成物业费调价到如今“蛛网入地”工程的收官,这个曾经的“老破小”,不仅一步步排除了安全隐患,更显著提升了整体环境品质。小区的变化,既在“颜值”焕新,更在治理“内里”的升级——这背后,是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是“四百”大走访听民意、汇民智的扎实根基,也是“多格合一”机制下多方联动的高效协同。老旧小区的更新或许难以一步到位,但只要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老小区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图片来源于华阳路街道

撰稿:李媛媛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