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搬进花园里!和野生小动物做邻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发布时间:2025-08-02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随着城市生态持续改善,越来越多野生动物选择在此栖息,如何与它们友好共处,是现代城市发展必须作答的课题。8月1日,区绿化市容局、区生态环境局携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昆山杜克大学、新泾镇等在常馨生境花园里开展了一场聚焦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活动。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城市“动物邻居”的窗口,助力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小区里那个长得像小狗又似狐狸的小家伙,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宋悦心率先登场,以“貉”为切入点展开科普。她通过对比图片,解析了貉与浣熊、狗獾等近似动物的区别,让大家快速掌握辨识要点。宋悦心展示的“貉的食谱”图片颇为吸睛,玻璃罐中陈列的粪便样本,直观呈现出貉的杂食性——既有自然界的果实、昆虫,也有人类垃圾中的橡皮筋、泡沫颗粒。“这些人工制品不该出现在它们的食物里。”宋悦心提醒道,做好垃圾分类,是守护野生动物的重要一环。宋悦心还提醒大家,与貉相处,要遵循“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四个原则,如有需要可以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
随后,昆山杜克大学的杨茜接过了科普的接力棒,将重点放在了鸟类的科普知识上。从城市中常见的鸟类种类到这些鸟类的生活习性再到鸟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现场的居民们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举手向老师提问。杨茜还介绍了鸟类在城市生活中的生存难题。“透明玻璃对鸟类而言暗藏风险,”杨老师指着一块贴有条纹贴纸的玻璃解释,“玻璃会反射树木或者天空,让小鸟误以为可以穿过,这对他们来说其实非常危险。”如何帮助小鸟不要在飞行中撞在玻璃墙上呢?杨茜介绍说,“目前可以用的方法就是在玻璃上贴防撞贴纸”。
互动环节中,家长与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共同为花园玻璃长廊粘贴防撞条纹贴纸,小小的身影忙碌其间,“要让小鸟在这里安全飞翔”的童声此起彼伏。主办方还向部分参与者发放了《上海常见野生动物应对手册》,手册中不仅涵盖实用保护知识,更清晰罗列了各区救护单位联系方式,为市民提供科学指引。
主办方表示:“保护城市野生动物,既需要爱心,更需要科学方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成为野生动物的‘知心人’和‘守护者’。”据了解,长宁区将持续推进系列生态保护活动,让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肌理。
撰稿/摄影:李媛媛、任 影(实习)
编辑:毕扬静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