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模式,长宁这些社区正冲刺“国字号” 发布时间:2025-08-18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长宁区紧扣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坚持“法治筑基、民主聚力、示范引领”发展主线,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精准施策,为推动创建工作多维赋能。
近年来,长宁高度重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围绕创建评估体系、形成创建任务清单,分批指导街镇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同时,为逐步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法治氛围,长宁区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出“法治+”模式,指导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区等一批社区积极打造“一社区一品牌”,进一步实现精准破题和创建工作的蝶变。
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
如今,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的道路上持续探索,聚焦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构建“空间更新、民主协商、法治保障”三位一体治理新模式,同时,努力打造“虹旭法治园”品牌,在探索中积累经验。
以社区更新点亮法治新场景。历经20余场居民协商会议,虹旭居民区“变废为宝”,有效改造“废弃地”,打造了全市首个融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碳汇、民主议事与法治教育的多功能生境花园;同时,在生境花园内创新设置了“法治观察点”,开展生态普法,并通过“生境议事会”制定社区规约;此外,居民区还将废弃绿地变成与居民共商共建的“法治睦邻廊”,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展区”,推动普法从“灌输式”向“场景化”转型。
以源头治理绘就平安新风景。虹旭居民区设立阳光议事坊“法治观察点”,进一步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并实现矛盾纠纷的分类处置、就地化解。居民们表示,无忧谷“法治服务角”可以为大家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车库“法治宣传角”宣传普及安全法规;生境花园“小明与民法典的故事”以漫画形式开展沉浸式生动普法,让法治宣传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以多元共治深化法治新生态。居民区聚焦协商决策制度化,健全五个协商议事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协商全覆盖;同时,推动专业力量常态化,组建了27支“小蚂蚁”志愿者团队,培育近300名法律志愿者,深度参与公约监督、纠纷调解;居民区还与居民共同制定了“居民公约”,并建立年度评估机制,持续优化管理条款,逐渐形成“虹旭法治园”的“众议、民治、法润、合律”社区民主法治氛围。
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区
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区锚定“党建引领、法治筑基、服务惠民”路径,聚焦民主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社区治理的“硬规矩”、化作浸润民心的“软实力”,为基层基础建设和社区治理持续注入“法治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法治“根与魂”。上航新村居民区坚持党总支为民主法治建设的核心,高度重视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领导居民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确保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向正确。
法聚民智,民主协商“促治理”。从2017年上海首个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到2022年全市首家既有多层全小区加装电梯,上航新村居民区秉承“众人的事情大家议”的原则,将依法决策与民主协商深度融合、法治赋能基层治理走深走实;从小区围墙拆墙透绿到涉外商品房超龄电梯更换全覆盖,上航新村居民区借助“启航”法治会客厅等平台,探索“需求提上来、资源聚起来、难题议起来、建议护上来”四步工作法,确保每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都在法治轨道上运作。
法暖民心,精准普法“润社区”。上航新村居民区打破传统普法的“单向灌输”模式,注重“活动+服务+阵地”三维联动,构建覆盖全社区的法治宣传新格局;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学习宣传活动,发挥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两人”作用,因地制宜地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规范治理瓶颈问题,全力维护和谐有序的小区环境。
法安民生,矛盾纠纷“依法解”。上航新村居民区以风险预警防控为目标,探索调解模式,春风化雨解心结,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三统一”。
自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长宁区围绕基层法治建设深入践行民主法治、推进依法治理,形成一批具有长宁特色的创新案例,既显著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又助力居民法治素养持续增强。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司法局
撰稿:闫 漫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