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将上新5个“宝藏会客厅”!有你家小区吗? 发布时间:2025-09-25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近日,周家桥街道依托“苏河同周、匠心‘社’计”自治项目,推动21个居民区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会客厅,通过小空间撬动大治理,用微更新促进大幸福,让更多个性化、有温度的公共空间出现在居民家门口。目前,首批5个居民区的社区会客厅正在如火如荼地打造中,记者收集了设计效果图,先来一睹为快。
周二居民区:
“光合乐园”的自然科普天地
在宁苑小区南侧,一座名为“光合乐园”的自然科普天地即将成型。蝴蝶在蜜源花丛中翩跹,浅水池边点缀着科普展板,树桩座椅还能供居民休憩闲聊——曾是功能单一的公共绿地,如今成了集生态观赏、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社区自然课堂”。
“我们特意配置了多种本地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增设浅水池、蝴蝶栖息架等设施,吸引蝴蝶在此停留、繁衍,同时设立科普展牌等,通过打造‘海绵花园’‘蝴蝶生态科普教育小径’‘蝴蝶学堂’等功能区域,为居民营造出自然疗愈的社区花园。”周二居民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项目通过居民共议共建,不仅优化了植物配置、增设生态设施,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通过搭建“规划议事—施工参与—长效维护”全流程参与平台,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花园设计、建设、管理的“主人翁”。未来,小区物业、志愿者和社区共建单位将共同维护这片“生态客厅”,让花园四季有景、邻里常有笑语。
杨家宅居民区:
“睦邻杨光里”花园会客厅
在杨家宅居民区,居民楼旁一处不起眼的小天井即将变为“睦邻杨光里”花园会客厅。“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邻里互助为抓手,我们要让这里成为居民聊天、休闲、开展文化活动的暖心空间。”居民区工作人员表示。
通过多次居民代表会议,大家共同商定了符合杨家宅居民区的特色品牌“睦邻杨光里”。未来,这个小天井将摆放休闲桌椅,种植观赏绿植,设置文化展示墙,成为邻里互助的情感交流站。后续,这一美丽庭院将由居委会和居民共同维护。这个建于1983年的老小区,正通过一方小天地传递邻里温情。
春天花园居民区:
“春天里·睦邻春晓”会客厅
在商品住宅社区春天花园,居委会办公室正打破传统“行政感”,转型为“议事+服务+互动”三合一的多功能空间。“要让居民觉得这里是‘自家的客厅’,而不只是办事窗口。”秉持着这样的改造理念,居民区将墙皮脱落、地板起翘的老旧空间重新划分功能区域,打造成门前休闲区、首问接待区、集中办公区、会客议事区四个功能区域,从而打破办公空间的疏离感,营造出开放、包容的共享环境。居民不仅能来办事议事,还能随时来喝喝茶、聊聊天,参与社区活动。
而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不仅参与设计讨论、提供改造意见,还主动提供相关素材,居民自治共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提升。未来,这里还将举办社区议事会、亲子活动、邻里互助小组活动等,让会客厅成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落脚点”,也让邻里关系不断升温,社区服务更丰富精准。
虹桥新城居民区:
“凝聚馨城”社区会客厅
虹桥新城正在打造的社区会客厅,则更像一个生动的“社区治理博物馆”。原来,会客厅的前身是居委会活动室,但该空间功能区域单一、墙面空间有限,且室内桌椅陈旧,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在改造中,居民区创新性地将空间改造与治理成果展示相结合,把会客厅打造为激发居民自治意识的重要阵地。在别具匠心的墙面设计中,墙面一边展示居民区特色的党建“四协工作法”和“三驾马车”“四位一体”工作经验,另一边则以照片墙形式记录近10年微更新历程。特别设置的时间轴生动再现了地下车库消防系统改造、网络全覆盖等重要项目的推进过程。“每个展示内容都是居民亲身参与的故事。这种可视化展示将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理念,有效提升参与热情。”居民区工作人员介绍。
中山公寓居民区:
“和韵中山”会客厅
在中山公寓,社区会客厅的打造不仅立足居委会,还延伸到了居民楼大厅。
经过设计改造,原本设施陈旧、功能杂乱的居委会会议室“摇身一变”,成为社区治理经验和成果的展示厅。在设计上融入社区和韵中山文化,打造出“百家和鸣”“精准和弦”“汇聚和力”“邻心和悦”“乐居和美”的“五和”主题墙。作为顺利推进商品房小区换梯工作的居民区代表,中山公寓还将小区换梯经验法归纳总结后上墙展示。
作为小区换梯的模范楼,22号楼的底楼大厅也即将升级打造为“楼道社区会客厅”。居民楼以自己成功换梯的自治过程为实例,通过时间轴和照片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其换梯历程。曾经非机动车乱停的角落,如今变成小区换梯的“自治样板间”,不断激励其他楼组居民关心、参与楼栋公共事务。
图片来源于周家桥街道
撰稿:何郁柠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