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脱保”困局如何破?长宁这个小区交出了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5-10-10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华阳路街道华院小区自2019年启动加梯工作以来,已有6部电梯投入使用,2024年,小区首批加梯陆续进入“脱保期”,“谁来管、怎么管、钱从哪出”等问题浮出水面。对此,华院小区以“机制破题、温度赋能”为核心,探索出“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机制托管、收益反哺”的加梯后续治理“华院方案”,为老楼加梯“用得好、管得久”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从“人治”到“机制治理”,厘清管理责任
“电梯不是一装了之,后续管理的‘管理难、收费难、资金难’,才是居民切实关心的事。”华院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葛俊直言。为破解这些痛点,小区首先从管理机制入手,推动电梯管理规范化。
传统楼组“三人小组”挨家收费的模式效率低、易起纠纷,小区将电梯后续管理整体移交物业,由物业统一代收代缴维保费用,并与维保公司签订服务公约,明确服务标准与责任。
针对电梯清洁费额外支出的问题,小区将电梯轿厢定义为“居民主通道”,委托物业将电梯清洁消杀纳入日常服务,通过减少楼梯通道清扫频率实现“劳动量置换”,既解决了清洁问题,又让居民无需额外付费。
为让管理更透明高效,小区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维保公司”四位一体会议机制,共同制定《华院爱梯公约》。公约清晰界定了各方在电梯管理中的职责,从过去的“人治”转向“机制治理”,让电梯管理有章可循。
阶梯分摊+透明监管,守住居民“钱袋子”
费用分摊与资金管理是居民关注的核心,华院小区用“明明白白”的方案打消居民顾虑。小区实行“阶梯式出资比例”制度,完全按照当初加梯时的出资比例分摊维保费用,每栋楼都会公示每户应缴的具体金额,让居民心里有本“明白账”。
物业在收取物业费时,会同步向居民发放“缴费提示条”,上面清晰地列明电梯维保费用明细,居民一眼就能看清自己该缴多少。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样被重点保障:物业统一收取费用后,由维保公司开具整栋楼的正式发票,这些发票会在物业处长期公示,居民可以随时查阅。针对居民担心的“公共账户资金被挪用”问题,居委会还提出“100%签字同意”原则——除非全楼业主一致同意,否则公共资金仅能用于电梯应急维修,坚决避免“前人用光、后人买单”的矛盾。
电梯广告打包出租,收益反哺运维
多层住宅电梯户数少、广告投放难是行业普遍共识,华院小区却主动出击,从中找到“收益反哺”的突破口。居委会逐家对接广告商,最终将小区6部已投用电梯整体打包出租,成功引入广告投放。“我们小区老年人多但购买力强,一开始广告商不愿意来,我们就反复沟通,用‘整体打包+高知人群’的优势打动他们。”葛俊表示,这一举措不仅为电梯运维增添了稳定资金来源,还提升了电梯的“自我造血”能力。
目前,每部电梯每年能为小区带来1000元收益,三年下来累计创收1.8万元。这些收益全部进入物业公共账户,专项用于电梯维修与电费支出,真正实现“电梯自己养自己”,大幅缓解居民的经济负担。
特制“温情通卡”,治理有温度
在规范化机制之外,华院小区的电梯管理更透着一股社区温情。小区电梯实行“刷卡乘坐”制度,但有一张特殊的“全小区通卡”,持有者是为小区服务了近40年的送奶工陆师傅。如今已近六旬的陆师傅,从二十多岁起就为居民送奶,是小区里的“老熟人”。
居民们自发提议为他开通全小区电梯权限,经全楼居民征询一致通过后,电梯公司专门为他特制了这张专属卡片。“我们不是冷漠的电梯管理,而是有温度的社区治理。”葛俊说,这张小小的“温情通卡”,既是对陆师傅多年服务的认可,也藏着居民对社区共治成果的珍惜。
如今,华院小区已形成加梯后续治理闭环。“加梯是民生工程,后续管理更是治理工程。”葛俊表示,下一步,小区将继续完善《华院爱梯公约》,探索电梯保险、智慧监管等更多元的路径,让老楼加梯不仅“装得上”,更能长久“用得好”,真正惠及居民生活。
图片来源于华阳路街道
撰稿:李媛媛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