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换新、楼道焕颜,长宁这个小区启动“微改造” 发布时间:2025-11-25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电梯换好了,楼道环境也得跟上!”在新泾镇淮阴居民区的议事会上,景博新园居民王师傅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个建成20多年的小区,曾面临电梯频繁故障、楼道墙面瓷砖脱落、各类广告张贴杂乱等“老大难”问题。居民区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居民需求,将“电梯更新”与“楼道微改造”联动推进,启动“新火共聚,泾彩淮阴”楼道自治计划,一场由居民自发提议、党组织牵头引导、多方协同参与的社区焕新实践就此展开。


从“换梯”到“焕墙”,居民自治顺势而为



“换电梯是居民出资,过程并不容易。”居民区工作人员介绍道,面对没有现成政策指引的难题,居民区党组织借鉴加装电梯经验,搭建“楼组议事平台”,经过居民反复协商,根据房型差异制定带系数的资金分摊方案,最终推动7个门栋全部通过换梯计划。



然而,电梯公司只负责安装电梯,对墙面问题并不予以处理。如何让楼道配得上新电梯?新泾镇淮阴居民区党组织敏锐捕捉到了居民的需求,借助新泾镇“创投项目”申报机制,将楼道美化纳入自治项目,实现从“换梯”到“焕墙”的自然衔接。



项目启动初期,居民区组织两场专题培训:邀请资深党员志愿者分享经验,联合高校社工专家破解“居民动员难、成果维持难”等痛点,组建起一支既有奉献精神又有实操能力的自治先锋队。


居民作主,公约里写着“我们自己的规矩”


在“参与式规划工作坊”中,居民们围绕改造方案热烈讨论:“墙面要贴浅色瓷砖,既耐脏又亮堂”“宣传板要用磁吸的,方便更换不伤墙”“得加装无障碍扶手,老年人出入更安全”……大家不仅共同敲定改造细节,还针对以往电梯内扔垃圾、楼道堆物、宠物扰邻等不文明行为,制定了《楼道文明公约》。“有人扫地直接把灰尘扫进电梯井,我们认为这也是导致电梯故障的一个原因,就特意写进去了。”一位居民说道。公约内容并非照搬模板,而是居民结合二十多年生活经验与社区新规,逐条讨论形成的共识。



楼道命名也体现特色。“闻馨楼”“博闻楼”等名称,既反映楼内居民特点,也融入居民区“音悦会”等党建文化品牌元素,营造出“一楼一特色”的归属感。


在党建引领下,新成立的业委会主动扛起监督职责。业委会主任几乎每日巡查施工现场,发现扶手安装不稳后,立即协调加装支撑脚,并推动按养老院安全标准优化细节,这一改进措施后续推广至所有楼道。业委会还联合物业建立楼道信息定期清理机制,培养居民“看清通知、爱护环境”的新习惯,共同维护改造成果。



改造过程中,居民不仅是建议者,更是参与者。通过多场手工活动,大家亲手制作青花瓷盘装饰画等作品,以磁吸或可撕换的形式悬挂于楼道里,既美观又便于后期更新。“这些装饰带着邻居们的温度,让楼道变成了有故事的‘文化墙’。”居民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旁观”到“参与”,自治意识悄然生长


“微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提升,更是居民心态的转变。“居民们自筹资金换来的新电梯,每个人都用心呵护,日常使用格外爱惜,用行动诠释着对共同家园的珍视。”居委会工作人员感慨道。如今,有居民装修时会主动提醒保护电梯,有楼栋愿意协调换梯时间避免装修磕碰,这种爱护与珍惜是社区治理中的财富。



如今,走进景博新园改造后的楼道,瓷砖墙面整洁明亮,宣传栏信息清晰有序,无障碍扶手贴心实用,居民手作点缀其间。“以前楼道又脏又乱,现在干净亮堂,出门都舒心多了!”张阿姨笑着说。首批4个门栋的改造成效,激发了其他楼栋居民的参与热情。目前,剩余3个门栋将在电梯更新后同步推进微改造,力争实现全覆盖,让每个楼道都成为承载邻里温情、体现社区文明的“美丽家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泾镇与网络

撰稿/摄影:季佳佳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