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版《人文新华旅游地图》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26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11月26日下午,以“城市‘新’温度”为主题的第二十届“法华牡丹节”闭幕式在上海A.F.A—ROJO艺文空间·艺术中心厅举行。闭幕式上,《人文新华旅游地图》双语版正式发布,为中外游客畅游新华提供全新指引。


本次闭幕式以四大篇章串联起“记忆、分享、拥抱、同在”的温度内核,通过匠心传承、商荟互动、文化交融与情感共鸣,让“人文新华”的温暖底色愈发鲜明,也为这届文化盛宴留下了深刻而温暖的印记。


开篇的“匠心传承·百年新华”篇章,以“法华牡丹”这一承载社区历史的文化符号为核心,传递“温度是愿意记住”的初心。海贝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少儿舞蹈《薪火小使者》,用灵动舞姿诠释文化传承的希望,拉开了活动序幕。



仪式中,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二程书院、法三小学、复旦小学等集体及毛芥暋、程思涵等个人荣获“非遗文化守护者”奖项,致敬他们为非遗传承注入的坚守与力量;法华镇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复旦小学的学生代表被授予“薪火传承小使者”称号,让文化记忆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



第二篇章“商荟礼遇·乐享新华”围绕“温度是乐于分享”的理念,展现社区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新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带来的群文舞蹈《新华俪影》,用优美舞姿勾勒出市民幸福且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新华路街道辖区商户代表演绎尤克里里弹唱《稻香》,让邻里温情与商业活力在旋律中交融。互动分享环节里,上海A.F.A、光籽艺术中心负责人分享了以暖心服务迎接入境游客的实践与感悟,展现出新华商户以文化为桥、以服务为媒的责任担当,让“人文新华”的温度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篇章“城市律动·畅游新华”充分彰显了新华社区的国际化与包容性。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带来古琴与笙《穿越时空的思念》,用传统民乐奏响东方韵律;中外舞者合作演绎的舞蹈热情似火,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仪式上,《人文新华旅游地图》双语版正式发布,其中包含“新华路街道商旅文微旅游线路”“人文新华首批‘吃住行游购娱’指南”以及“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新华·中央活动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的图文介绍等内容,为中外游客畅游新华提供了全新指引,也让“法华牡丹节”这张文化名片更具国际吸引力。



闭幕式最后一篇章“情融万象·共绘新华”以“温度是我们同在”为核心,凝聚起共筑未来的磅礴力量。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带来巴扬手风琴二重奏《自由探戈》《给你一点颜色》和音乐剧《We're All In This Together》,激昂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传递出百年新华与二十载牡丹节共成长的初心,也展现了新时代新华人携手并进、共创辉煌的坚定信念。


据悉,新华路街道区域在北宋年间曾为法华古镇,古镇内曾广种牡丹,因而“法华牡丹”是新华路街道居民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自2006年起,新华路街道推出“法华牡丹节”系列活动,二十年来,不仅为社区居民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也成为了展示人文新华形象、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


本届牡丹节立足新华路街道区域特色,借助新华路历史风貌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上生·新所番禺路街区的强大影响力,进一步彰显了“法华牡丹节”品牌特色。接下来,新华路街道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民生为本,持续深入探索并展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推动“文旅商体展绿”深度融合,让“城市‘新’温度”温暖每一位居民与游客。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路街道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