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筑巢、暖心,虹桥街道让流动党员“流入”更“融入”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2日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要求,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长宁区虹桥街道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探索织网、筑巢、暖心等方式方法,在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提升质量上持续发力,引导流动党员“流入”更“融入”。

01织网:织密“排摸网” 让流动党员找到家

一、依托网格,凝聚排摸力量

结合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整合党建指导员、营商服务员、平安网格员、市场监管员、警民联系员、城管执法员、城运网格员、街区联络员等工作力量,通过常态化走访及时排摸发现流动党员,确保做到流动党员“五清”,即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出时间清、流入地点清、从事工作清和联系方式清。通过信息库及走访排摸发现并纳入管理的流动党员累计超过97人,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失联”问题。

二、阵地支撑,引导主动报到

用好虹桥街道各级党群服务阵地,设置流动党员报到专区,打造流动党员线下报到主阵地,引导流动党员前往咨询报到。推行“一码一信”(流动党员报到码、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公示报到流程、公布联系渠道,引导流动党员主动找到组织。截止至目前,通过“一码一信”推广,新增纳管流动党员3名。

02筑巢:织密“管理网” 让流动党员能融入

一、严格组织生活制度 做实党员日常管理

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实际,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用好共产党员网、上海智慧党建网、“先锋上海”小程序、微信群等平台载体,组织党员加强线上及时学习。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资源禀赋,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与线下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和组织归属感。例如,虹南居民区流动党员刘某,今年已71岁,居民区书记和党群联络员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和送学上门的方式,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党课视频,帮助他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党组织书记通过定期谈心谈话了解其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增强了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丰富学习形式 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依托区域化平台资源,通过与市油雕院、宋庆龄陵园、舞蹈中心等区域单位合作,开发音乐党课、行走党课、舞蹈党课,进一步丰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如,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组织开展“下一站古北citywalk”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带领社区党员、新兴领域群体深入走访社区、了解街区,让流动党员通过播客平台沉浸式地倾听街区“邻居们”的古北故事,让流动党员能够更快融入社区、心有所归。

03暖心:织密“服务网” 让流动党员有温暖

一、走访慰问,加强服务凝聚

结合元旦、春节、“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和日常走访,开展服务暖新活动,将党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流动党员身边。如:在迎新春期间,虹桥街道四个街区党支部纷纷走上街区,将写好的春联、“福”字和“新年新声”有声明信片送到沿街商户、流动党员的手中,把党组织的温暖和关爱送到他们的心坎里。

二、典型培育,引导发挥作用

注重典型培育,依托一系列街区行动、社区治理项目,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为街区发展、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例如,由第三街区党支部副书记(商户党员)发起的“最美银杏季 打卡不打扰”绿色低碳捡跑行动,来自美诗沁、链家等沿街商户的流动党员也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