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虹桥·心灵之声|全国“最美志愿者”为您讲述,穿越时空的无线电波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编者按: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中,虹桥街道以“口述虹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凝聚功能,联合共建单位、组织社区居民、传承虹桥历史,让红色基因与海派文化在社区治理中交相辉映,共同绘就基层党建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美丽画卷,展现新时代虹桥之源“最虹桥”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遇见虹桥之源”、“听见虹桥之声”、“看见虹桥之美”!跟随“口述虹桥”志愿服务项目,讲述社区故事、留住社区记忆、传承城市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今日凌晨攻入上海市区,大上海解放了!”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的“第一声”通过电波传遍整座城市,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在这座红色初心之地的启航。七十余载声音长河,从延安窑洞到上海大厦,从电子管发射机到数字化播控系统,广播人始终以“声”为笔,记录时代变迁、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千家万户。
一、党建引领,声音里的“红色引擎”
在虹桥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中,红色广播基因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社区的重要力量。本次“口述虹桥”活动特别邀请东方广播中心知名主持人、全国“最美志愿者”、“活力IN虹桥”国际志愿服务联盟成员戚彦担任讲述人,带领社区亲子家庭走进上海广播博物馆。透过泛黄的电台稿、老式录音设备等,戚彦老师生动讲述一代代广播人如何以声为媒、以情为线,传递党的政策、服务市民生活、弘扬时代精神。
二、声声不息,广播里的“民心密码”
“广播不仅是声波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振和文化的传承。”在上海广播博物馆的展厅内,戚彦老师讲述着上海广播的变迁故事。从北京东路的“广播大楼”到虹桥路的广播大厦,这一路见证了上海广播事业的华丽蜕变。
1992年,东方广播电台挂牌成立,作为全国首个24小时直播的电台,它以全新的播音风格和创新理念刮起一股“东方旋风”;199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虹桥路新落成的广播大厦,从此开启了广播事业的新篇章。多少个清晨,《动感101》的《音乐早餐》陪伴着上班族穿梭在早高峰的人流中;多少个深夜,《越夜越动听》用温暖的声音治愈着都市人的心灵;多少民生诉求通过《直通990》得到回应,多少急难愁盼通过《夏令热线》得以解决……
广播大厦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高地,更是连接党心民心的声音桥梁。在这里,电波化作情感的纽带,声音成为服务的延伸。
三、创新传承,永不断线的电波
“我爸爸听广播,我也喜欢听广播,我们是在车上听”,“我喜欢听广播的古典音乐”……参访中,小朋友淳朴的话语,折射出广播跨越代际的文化感染力。而今,广播人正积极拥抱变革,通过多元的新媒体形式让声音传得更远、扎得更深,持续记录时代,服务民生,让声波的温度始终在线。
电波永不消逝,故事仍在续写。在党建引领下,“口述虹桥”也以新时代的传播方式,继续记录人间烟火、凝聚社区共识,让上海的精神、虹桥的故事,声声相传、代代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