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虹桥·社区共治|绿意盎然处,民主花盛开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8日
编者按: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中,虹桥街道以“口述虹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凝聚功能,联合共建单位、组织社区居民、传承虹桥历史,让红色基因与海派文化在社区治理中交相辉映,共同绘就基层党建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美丽画卷,展现新时代虹桥之源“最虹桥”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遇见虹桥之源”、“听见虹桥之声”、“看见虹桥之美”!跟随“口述虹桥”志愿服务项目,讲述社区故事、留住社区记忆、传承城市精神!
入秋的安顺路,树叶渐染金边,而在沿线的居民区内,一片片社区花园却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些由居民亲手打造的绿色空间,不仅是都市中的诗意栖居,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生动缩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00后学生沈涵钰的脚步,聆听花园里传来的民主之声。
一、破墙建园 从隔阂到融合的民主实践
“一堵墙的消失、一把锁的卸下,不仅是空间的打通,更是人心的相连。”
虹桥街道爱建-虹桥居民区—同心园
在虹桥街道,横亘在虹桥与爱建居民区之间的围墙与边门曾是将居民分隔的物理屏障。两个小区的边门上紧锁的锁头,让居民门失去了日常采购与出行的便利通道,如何消除两个居民区之间的隔阂、更好地回应居民的切实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社区难题。虹桥街道积极搭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公共事务协商平台,推动社区多方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促成参与式社区花园的建设。在基层实践中,协商民主是广泛听取各种不同声音、充分吸收有益建议的重要窗口,“同心园”社区花园不仅是空间的融合,更是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诠释。
二、空间再造 有限空间里的无限可能
“一花一木不再只是风景,它们成了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
虹桥街道虹东居民区—灵“东”花径
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友邻园
在虹桥的各个社区,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正在发生着奇迹般的转变。非机动车棚后的闲置区域变成了老人下棋聊天的灵“东”花径;荒草丛生的三角地块蜕变为居民休憩的“友邻园”;杂乱的绿化带则成为了孩子们嬉戏的“童趣家园”。这些变化背后,是居民们对公共空间的重新想象和民主改造。每一个设计方案都经过多次“楼组会”、“议事会”的讨论,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居民们的集体智慧。
三、全民参与 从孩童到长者的共建共享
“民主的种子,从童年就开始播种。”
虹桥街道长顺居民区—共享植物园
虹桥街道新顺居民区—童趣乐园
在社区花园的建设中,没有年龄的界限。孩子们通过“童趣联萌”志愿者团队参与议事,他们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中的墙绘、秋千;长者们则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花园的实用性提出宝贵建议;中青年居民利用专业技能,参与设计和施工。更有党员志愿者团队通过按区域认领、协商拟定《种植公约》等方式,实现“自己的花园自己管”。这种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让民主从理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实践。
四、持续生长 民主的生命力在于延续
“建成只是开始,如何让美好持续下去?”
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共享梦花园
社区花园的魅力不仅在于建成时的光鲜,更在于其持续生长的能力。在长顺社区的共享植物园,居民们自发组成养护团队,确保四季都有植物之美;在虹储的共享梦花园,“圆梦”自治团队负责日常维护,让梦想的种子在这里生生不息。这种持续性的社区参与,正是民主生命力的最好体现。民主不仅仅体现在一次性的决策中,更体现在日常的维护、管理和优化中。
五、民主密码 藏在绿意深处的社区智慧
“从‘想法’到‘办法’,从‘心声’到‘掌声’,这就是我理解的民主。”
跟随沈涵钰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民主在社区中的生动实践:它可能是五轮洽谈后的破墙建园,可能是无数次会议后的空间再造,可能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被采纳,也可能是居民们共同拟定的《种植公约》。这些看似微小的民主实践,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治理生态。它们告诉我们,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只存在于庄严的立法殿堂,更融入了全民议事协商的日常,流淌在社区生活的点滴之中。
“口述虹桥”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片绿意,下一个由居民们亲手创造的奇迹,正在虹桥的某个角落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