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上海 感知中国,国际学者来到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5日
11月24日,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400多位全球中国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学的最新成果。为了能够更加直观感受中国发展的最新面貌,前日,中外嘉宾分两路来到上海多地参访,用脚探索上海,用心感知中国。
嘉宾们一行来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虹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古北市民中心),开启了基层民主实践的感受之旅。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大门左侧书柜展示的八国语言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旁配备交互式屏幕,市民通过扫码即可借阅。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展示区,参访团一行了解了人民民主如何汇聚民智民意,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中国居民积极参与,连居住在这里的外籍友人也能够贡献才智。”现场讲述了土耳其人诺扬·罗拿的故事。这位从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古北外籍居民,长期活跃在基层民主的第一线,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2018年他针对《个人所得税法》提出的涉外籍人士的相关意见建议,最终被全国人大采纳,写入相关法条。
“我曾是一个国家的首相,也曾参与探讨政策的制定,但今天所见所闻给了我新的启发。”莱索托前首相穆凯齐·马乔罗感叹,“一个小中心却‘能上能下’,往下能带居民体验社区互动,往上能带居民参与国家政策制定。真是了不起。”
现场参观让来访嘉宾们感触颇深,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来自俄罗斯的嘉宾汉伊理是一位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学者,对于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研究颇深。他告诉记者,2000多年前,东西方几乎在同一时期诞生了诸多思想流派,这是人类突破自我、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中国的先贤大哲,也成为了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群星,是全世界共同的财富。
“直到今天,这一点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在实现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不断诞生出各种各样的实践。”汉伊理表示,在参观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展示案例后,他的感受是,中国已经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和2000多年前一样,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努力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探索中寻找最适合自身的道路,而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汉伊理说,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国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以对话交流消弭纷争与误解,创造合作共赢的契机,这也正是世界中国学大会所倡导的精神。
“文化交流活动对刚来中国的外国人十分重要。”来自土耳其的司马茹谈到非遗工坊里的昆曲讲堂,老师展示的不同唱腔、折扇手势让她体会到了文化的异同。
在市民中心二楼,向嘉宾们展示的项目是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戏曲老师在介绍了昆曲的历史、服饰、唱腔等知识后,现场表演了经典剧目《牡丹亭》选段。优美的身段与唱腔让嘉宾们为之着迷,纷纷鼓掌喝彩。
汉学家郝星晴来自阿根廷。当她得知昆曲有着600多年历史后,感到非常惊讶。“如此美丽的古老戏剧,我居然是第一次听到。”郝星晴说,10年前阿根廷人对中国了解甚少,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何对中国如此着迷。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以及中阿两国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开始学习汉语并爱上了中国文化。“但我觉得还是不够,每次来到中国都会发现自己存在很多知识盲区,一方面说明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还需要增强,让世界能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