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古北市民中心看专业展览精华,与考古专家面对面神聊!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当下“顶流”的文化展览是种什么体验?12月23日,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展进社区首站在古北市民中心拉开帷幕,以流动图文展览赋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居民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就能享受现象级文化盛宴。
商鞅方升、刻辞卜甲、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象牙权杖……一件件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物宝藏,变身成一幅幅巨幅图文展板,“亮相”古北市民中心三楼。来自上海博物馆的讲解员,向居民娓娓道来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联手国内各大博物馆,充分挖掘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灿烂成就,彰显博物馆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社区巡展,上海博物馆精选了“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和“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中的代表文物,以图文方式呈现给广大社区居民,让博物馆的内容体验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为了让市民有更丰富的交互体验,巡展还别出心裁地呈现了诸多“周边”服务,既有上海博物馆同步开发上线的“时空寻宝”轻游戏,也有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馆员带来的文物考古知识普及讲座,更有以上海博物馆馆藏秘宝——南宋缂丝《莲塘乳鸭图》为原型而设计开发的“莲塘凫鸭”羊毛毡手工工作坊,令居民全方位、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今年12月,上海博物馆正式推出“一个馆一座城”项目,以流动图文展览赋能全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据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介绍,展览首站之所以选在古北市民中心,不仅因为这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更因为古北社区是上海著名的国际社区,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博物馆希望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家门口”的“小窗口”,向世界传递文化自信、中国美学。
在和妈妈的通力协作下,历时一个半小时,Angus终于完成了一幅“莲塘凫鸭”。望着手中的成果,这位8岁的英国籍男孩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前来参加活动的不乏外籍家庭,书画教室的课程预约表上,采用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
古北市民中心成立至今十年,既是市民中心,也是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同时也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该中心今年已经接待了662批次参观团队,来访13781人次。其中,外宾47批次1023人次,另外还有港澳台32批次854人次。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最受欢迎。这次展览及配套活动不仅把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推广给中国居民,也展示给走进这里的外籍居民和参观者,让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是国际社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良好抓手。
展览为社区创造了更优质的美育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这与虹桥街道引入优质资源为社区赋能,满足市民与日俱增的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初衷不谋而合。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虹桥街道广泛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排摸了近千人的服务需求,经汇总梳理共形成生活服务、医疗养生、乐享生活等五大类20余项反映比较集中的需求清单。
围绕“需求清单”,街道积极统筹全区域资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建,与区域单位、两新企业、新就业群体沟通项目承接意愿,逐一对接需求,形成“医”路相伴、“食”丰美好、“驻”享生活、“行”在社区四大类40余项服务项目清单,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截至目前,虹桥街道已与上海博物馆、瑞金医院、叮咚买菜开展合作,将优质的文化、医疗、生活资源送进社区,丰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涵,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