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宁行动】全面推进健康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健康长宁”行动实践以来,依托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以专项行动为引领,有序落实各项工作举措。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促进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坚持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
聚焦“五个率先” ,健全长宁特色的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
长宁区以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试点为契机,按照“优质+均衡”三年计划要求,创新探索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聚焦“五个率先”,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认知障碍全链条服务模式,积极开展“921”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关爱月系列活动,营造关爱包容的认知障碍友好氛围,发布“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深化行动”等5大行动、13项重点项目清单;打造全市首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赋能支持中心。
一是率先开展最大规模社区筛查,厘清底数提升转诊比例。在市精卫中心、市疾控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长宁区精准聚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和家庭,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非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全面筛查三种方式,选取了江苏、华阳、虹桥、新华、北新泾5个试点街道开展国内首个最大规模社区老人筛查,建立认知障碍健康大数据,得出认知症发病率,为建立认知症照护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二是率先实现友好社区建设全覆盖,完善认知障碍家庭支持功能。长宁区在2020年率先实现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在街镇全覆盖。各街道依托尽认知照护领域专业社会组织,以认知障碍为主题开展筛查、咨询、活动体验、社区干预等服务,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和支持。三是率先制定“两标准一指南”,提升友好社区建设成效。出台《长宁区认知症友好型社区建设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推进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政策。为填补领域标准空白,制定发布全市首例《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标准》和全国首部《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并以此为框架,发布《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实践指南》工具书,提炼总结试点成效。四是率先完善配套政策扶持,推动认知障碍服务设施发展。长宁区制定出台20多项区级养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托型、日托型认知症社区托养服务设施,并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日常运营补贴等扶持。五是率先建立友好社区建设共建联盟,营造共同关爱的社会氛围。长宁区于2020年成立上海市首个区级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共建联盟,搭建跨界合作交流的平台,发挥联盟单位优势,健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支持网络,同时,各试点街道宣传动员,引导区域内志愿者、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友好社区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认知障碍群体的友好化氛围。
下一步,长宁区将以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构建优质均衡的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在认知障碍照护领域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长宁经验”和“长宁智慧”,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让老年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大城养老的温度和精度。(区民政局)
推进“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发挥健康促进示范引领作用
为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身心健康,满足居民健康生活需求,新泾镇一方面加强传统的居民小区内宣传、引导、发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另一方面投入经费,加大区域环境氛围营造,建设了多条健康步道,改建了虹康绿地健康广场,打造泉口路健康一条街等室外健康支持性健康场所。2013年镇政府机关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健康促进单位称号;2016年第九届金球健康促进大会 WHO 成员国家官员及专家视察新泾镇健康社区及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工作;2018年接受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复审评估,均获得了专家充分肯定。
在社区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基础上,新泾镇机关紧紧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开展健康示范场所创建,以机关为试点,探索总结,进而示范引领.推动社区健康促进的深人发展。
新泾镇发动全员广泛参与,在机关开展专题讲座,重要节点各种媒介巧妙运用(电子屏、政府网、宣传栏、晨会),普及知识,提升理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把打造无烟机关,创建示范食堂作为工作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范围营造无烟办公环境,保证大家的健康;创造条件开展活动,在食堂二楼开辟场地,配置健身中心、乒乓桌,打造小型健身室和快乐健康小屋,方便工作人员利用进行活动、放松心情;镇机关每年还开展健康干预活动,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并安排专家开展体检结果解读,每月10日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到机关进行健康咨询、血压测量及血糖检测,在机关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根据体质指数开展健康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