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7家医疗机构建成上海市健康促进医院!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5日
2024年是健康上海行动实施五周年,《上海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贯彻落实年,今年将重点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推动《上海市健康促进医院建设规范》成为地方标准。迄今,全市共有125家医院创建成为健康促进医院,长宁区共有7家医疗机构建成上海市健康促进医院,分别是:上海市同仁医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同仁医院在建设健康促进医院的过程中,坚持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通过政策上倾斜,绩效上激励,激发临床科室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科普宣讲与写作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在这个基础上,涌现出由主任专家、青年医师、男护士、红十字急救师资等组成的多支科普宣教团队。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健康教育方面,根据门诊、住院患者和社区居民等不同对象特点,制定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和要点。在所有科室合理使用健康传播材料,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通过现场、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新媒体对公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每年对员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评估、干预,组织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医院凝聚力。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方便社区患儿就诊,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重开社区儿科门诊,成立“桃子姐姐”爱儿工作室,并同步推出了儿科特色健康科普品牌“桃子姐姐小课堂”,全面提升签约儿童家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同感及提升在基层就诊的意愿,提高就诊满意度。由“桃子姐姐”爱儿工作室撰稿的原创儿科科普文章,已定期在周家桥社区晨报和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和推送共16篇,受益儿童家长达数万人。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的优化和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能级,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致力于打造慢病管理中心、健康照护中心、视觉健康管理中心和康复中心;同时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患者提供长护险申请与评估、居家护理、家庭病床、慢病随访管理、社区中西医康复等服务,让居民享有全程、连续、便捷、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领医小时”项目为生活和工作在社区里的职业人群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天山美小护”项目,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最大程度满足失智失能、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开展 “全专结合”分级诊疗服务,在分级诊疗探索、专科技能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等方面均制定了工作目标并加以落实;新增“健康云天梯”项目上线并运行远程业务平台,以线上对口对接的形式继续做好帮扶工,并荣获第四届“上海市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把“做实社区卫生服务惠及百姓” 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任务,根据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各班组积极配合,努力创建优美医疗环境,做好控烟工作,特别是丰富多彩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主要从组织管理、职工健康、健康教育及建设效果等四个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和活动,同时积极培育健康促进特色项目,包括共享推拿、盲人医疗按摩实训基地、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工作作为中心重点工作之一,在规划框架中体现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要求,在年度计划中具体落实健康促进医院的目标。在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同时,也突出了亮点:如周医生健康加油站、八爪姐姐的锦囊妙计、新泾新力量健康讲师团等,通过健康促进医院项目的开展,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