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援摩医疗队荣耀凯旋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1日
11月30日,“长宁援摩医疗队”11名队员载誉而归。长宁区副区长顾洁燕,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江平,区卫健工作党委副书记、区卫健委主任孙斌,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医疗队员家属到机场迎接队员们归来。
2022年12月6日,“长宁援摩医疗队”11名队员踏上了赴摩洛哥的旅途,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两年中,他们面对摩洛哥拉西迪亚当地医院医疗资源匮乏下的种种挑战——设备简陋、药品短缺,用过硬的技术和医者仁心,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陈吉 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共党员,普外科主任医师,长宁区援摩洛哥医疗队队长兼支部书记
时隔6年之后,我有幸再次带队援摩,2年来,我们全体队员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中摩战略伙伴关系获得更大发展。2023年9月,长宁援摩医疗队,作为上海8支援摩医疗队的代表队之一,在纪录片《丝路上的中国医生》展现了中国医疗队与摩洛哥拉西迪亚地区同事及民众间,自1986年起就建立并延续至今的深厚历史友谊。我诚挚祝福,中摩两国人民将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新时代,谱写中非友好交往更加美好的未来。
汤德峰 上海市同仁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拉西迪亚地区医疗资源极度缺乏,病人就诊量大,但这并未让我们胆怯。我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医疗资源,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为当地患者开展治疗。此外,我还帮助骨科和眼科同行完成多例复杂手术。援摩期间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案例,圆满完成医疗任务。两年的磨炼让我对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病人的处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对我今后的医疗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顾卓荣 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共党员,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两年来我累计参与160人次的危重病人抢救。与两位队友携手,为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的摩洛哥同行提供指导,协助他们成功开展多例腔镜手术。参加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妇产科学术会议,对摩洛哥与国内微创水平的悬殊差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从实际出发,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器械,努力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援摩之路并非坦途,但有大后方的支持,我圆满完成援摩任务。
周军 上海市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由于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病人不能及时诊治。我抓住时间窗口加强抗心衰治疗,尽可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救治心衰病人,成功抢救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等危重病人。通过我的努力使他们转危为安后,患者和家属及摩方医护人员,都会向我白大褂胸前的五星红旗竖起大拇指并对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激时,我总会油然而生自己作为一名中国援外医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朱谦 上海市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援摩期间,我始终秉承为华人华侨服务的初心,将关怀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同胞。在情系华人义诊活动中,认真接待每位就诊者,耐心解答健康咨询,并提供可行的诊治意见,受到了华人华侨的一致好评。在参与领保任务时,我注重人文关怀,让远离家乡的同胞感受到来自亲人般的温暖,受到了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和援摩医疗总队的表扬。两年的援摩医疗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楠 上海市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来到拉西迪亚后,我克服了语言不通、器械缺乏、生活习俗不同等困难,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和医疗工作,并发挥了我的专业斜弱视方面的专长。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零的突破,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了当地从未进行过的斜视手术。随着手术成功病例口耳相传,斜视手术患者逐渐增多。所有患者近期效果良好,外观改善,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获得摩方医护及患者、患者家属的高度赞誉。
徐佳寅 上海市同仁医院,营养科
拉希迪耶市落座于沙丘戈壁上,生活物资极具匮乏,素菜品种单调,我们相互关怀帮助如家人般温馨,每位队员们生日之际都会精心为他们准备生日蛋糕,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到了农历春节,也会做一桌子菜宴请摩方同事们一起共度佳节。作为一名厨师能让队友身处异国他乡仍然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感觉特别开心,这两年和队友们一起克服困难完成所有工作这次的经历让我特别难忘。
许明岚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共党员,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在援助摩洛哥的两年中,我主要负责中心手术室的临床麻醉与抢救工作。初到当地工作,面对语言交流不畅、当地医疗资源的匮乏等困境,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迅速反应的能力。中国援摩医疗队员与当地医护携手并肩,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而奋斗的每个时刻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我想我们的工作超越了医疗的使命,更是两国人民之间心灵的交融与真挚友谊的建立。
聂智兴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两年,我在拉西迪亚默罕.阿里.谢里夫医院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无国界,每一次救治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走在拉西迪亚街头,患者的热情与感激让我倍感自豪。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员,我将继续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让大爱在摩洛哥绽放光彩。
顾彦洁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在拉西迪亚2年中,经历了停电,缺药,缺器械,缺检查,我学到了“在低医疗资源状态下该如何开展工作。”同时,也让她们开始接受循证医学的理念。在和当地医护的接触中,我充分展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历届妇产科队员中,首次放弃使用法语名,使用中国姓名,普及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历史和现状,并通过和当地医护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拉近彼此距离,加深了双方的友谊。
赵海波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中共党员,妇产科主治医师
面对拉西迪亚当地医院医疗资源匮乏下的种种挑战——设备简陋、药品短缺,但在与患者和同事的携手努力中,我们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见证了生命的奇迹。特别是成功实施当地首例艾滋病孕妇剖腹产手术,这是奉献、信任与合作的结晶。两年的援助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者的职责,也看到了跨文化医疗交流的重要性。援助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