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调研指导长宁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3日
为深入了解长宁区在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基层经验和创新路径,近期,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带队到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展调研指导工作,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江平,长宁区卫健委副主任张戎,华东师范大学医学院筹建办主任兼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徐敏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严超、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沈颉等出席会议。
会前,王钢副主任一行参观了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职业康复训练点咖啡吧、临床二科、康复科、日间康复中心和心理援助热线点,实地了解区精卫中心积极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会上,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介绍了医院近年来在学科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专业队伍培养、平台承载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汇报了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心理健康战略、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学科和人才支持资源,打造“心理健康+社会治理”基层服务模式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医院在社区融合康复方面的代表性探索—纪录片《一步半》。与会人员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政策研究、数据整合、智能干预工具应用、跨学科人才储备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并围绕“预防型、服务型、融合型”的新时代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构建达成初步共识。
王钢副主任对区精神卫生中心在早期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社区健康管理延续服务,院内外一体化康复,心理援助热线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充分肯定。他指出,新时代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强化“防-治-康”全链条衔接,强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患者回归社会。基层医疗机构要结合区域特点,完善康复资源布局,拓展服务内容,持续提升社区支持能力。希望长宁区在高校平台支持下,持续推进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精神卫生服务实践路径。
江平书记表示,长宁区将积极推动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协作,充分发挥高校学科资源优势,构建面向基层的心理健康服务与精神障碍防治融合机制,破解基层精神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并推动“医教研用”多元力量协同育人,着力提升应用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区卫健委也将继续统筹资源,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助力区域精神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服务群众心理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