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赋能 共筑生命安全防线——长宁区完成222台AED设备安装调试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5日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广泛安装与有效应用,能更好地为心脏骤停患者赢得急救的“黄金时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落实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作为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由区卫健委牵头,有序推进在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增配AED设备。截至8月底,222台由区财政资金投入的AED设备已全部完成安装调试,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医疗应急快速响应效能。

一、排摸底数,布局到位

前期,区卫健委制定了2025年AED配置“一区一策”工作方案,落实参与单位责任,细化计划时间节点,并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同时,联合各街镇对辖区内1000人以上常住人口规模的居民小区数量进行排摸梳理,并结合设备安装要求、小区人口密度、现场实际条件和居民意见建议等,明确具体安装地址和点位信息。

二、多方联动,安装到位

区卫健委、医管中心、各街镇和中标设备厂家多次沟通协调,相互支持配合,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各方按照商定的安装计划,做好居民的解释工作,共同推动工作顺利开展。AED设备的安装优先选择居民日常活动密集、易识别、易抵达的区域,如小区值班室、门卫室等户外场所。安装位置确保显眼无遮挡,同步张贴规范AED标识,附直观操作流程图,便于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规范使用,让其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急救神器”。

三、压实责任,管理到位

为确保设备随时可用、状态良好,区卫健委通过招标引入第三方公司负责AED的日常维护保养,建立常规的巡检方案,明确每周、每月的巡检频次和范围,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完善设备应急响应制度,确保快速响应的能力,并通过区属专业机构对日常运维工作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同时,在市卫健委牵头下,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AED运维的云平台,实现设备位置、巡检记录、使用数据的实时共享。

四、协同推进,培训到位

区卫健委积极与区红十字会对接,面向居委干部、物业人员、小区志愿者、企业员工等,落实好“送训上门”服务,做好AED设备投放周边区域人员、重点人群及社会公众的相关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平台、多方位、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公众对AED的知晓率和认知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