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突然变慢,要当心这些病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0日
人类发展到近代社会,虽然静比动多、坐比站久,固然是减轻了下肢的负担,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让下肢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加以食物丰富,体重大增,下肢的负担日益加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进步、医药发达,人的寿命显著延长。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难免有所减退,而其中下肢功能减退也是重要的一环。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也确有道理。腿的功能是行走,走路的姿势、速度,能反映人体衰老的状况:若能健步如飞,至少不显老,若是步履蹒跚,肯定老态龙钟。走路的姿势或许还与习惯、以往的训练等有关,而走路的速度则主要与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与心理状况等人体的机能有关,所以“步速”成了衰老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老年病的门诊中,医生们常用一种叫做“4米步速测验法”来大致估计老人们的健康状态,若不能在5秒钟内走完4米的距离、即步速每秒不到0.8米,则表示其存在着明显的衰弱。当然,有经验的医生或许不需要用马表、皮尺,只需看几秒钟病人走路的状况,便已大致知晓。
“4米步速测验法”只是一个大概的观测方法。人的步速的快慢取决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老人步速缓慢者多因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所致,但之所以如此,则常与患有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骨关节病等有关,亦有少数老人因曾跌倒,以致心存恐惧。凡此类情况皆应就医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针对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的情况应该注意增加蛋白质类的营养,尤其应该注意摄取奶、蛋、禽、肉等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改善肌肉的含量与功能。此外,应增强肌肉的锻炼、平衡的训练,当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锻炼。
老人行走时不慌不忙,安步当车,是很好的习惯。本文强调的只是因行走能力的下降导致的步速明显变慢——即原来并不慢,但在短时间内慢到了一定程度,则值得警惕。这时应该到医院去做相关的检查,如无重要的器质性疾病,则应考虑是否患了肌肉减少的肌少症?是否营养出了问题?还是过于缺少活动造成的?总之应该查明原因并加以纠正,以防进一步发展导致跌倒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摘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