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季,如何避免耳朵进水?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9日


 

蛙泳、蝶泳、自由泳,游泳的季节又到了,游泳作为一项健康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燃烧卡路里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健美形体的效果,炎炎夏日谁能拒绝游泳的诱惑。

 

为什么进水容易,出来难?你需要了解外耳道。

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

外耳道软骨和耳郭软骨相连续,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医生通常会将耳郭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变直,便于观察。

水往低处流,由于外耳道的最深处向内前下方倾斜,进入外耳道的水就容易滞留在低洼处,让我们听声音时感到闷住。

 

耳朵进水后注意事项

耳朵进水了,下面这些操作请谨慎。

?棉签吸水法:外耳道积水往往在耳道的最深处,与鼓膜相邻,往外耳道塞入棉签等异物,操作不慎可能会擦伤外耳道,甚至损伤鼓膜,造成外耳道出血、外耳道炎症、甚至鼓膜穿孔的可能。

?金鸡独立蹦跳法:这个方法可能很多人无意中都尝试过,想依靠重力和蹦跳产生的冲击力让水从外耳道滑出,但我们的外耳道并非笔直的通道,单脚蹦跳的方法可能偶尔有效,但危险系数过高。

?自然风干法:不管它自然风干听起来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的外耳道通常比较窄,想令其自然干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外耳道会在较长时间处于一个潮湿的环境之中,加上闷热的环境,长时间外耳道容易孳生真菌。加之进入耳道的液体很可能改变外耳道的酸碱度,进一步增加真菌孳生的可能。

 

提耳侧头

第一步,提耳:手指捏住耳廓的顶部,轻轻向后上方提拉,这一动作是为了是我们弯曲的外耳道变直,帮助下一步后,液体沿耳道顺利流出。(婴幼儿骨性外耳道发育未全,软骨性外耳道的底与顶靠近呈裂隙状,且朝向内前下方,提拉方向需向后下方,注意动作轻柔。)

第二步,侧头:保持提拉耳朵的同时,头向患侧倾斜,让外耳道朝向地面。这时就要借助液体自身的重力,静静等待片刻让其自然流出。

 

耳朵进水,重在预防

不仅是游泳,洗头洗澡时,耳朵都有可能面临进水的可能,预防十分重要。

佩戴泳帽:泳帽除了有减少阻力、保持水池卫生、保护头发的作用,硅胶泳帽调整后可以包裹住我们的耳朵,一定程度上预防耳道进水。

家中可备一些干棉球:我们可以将干棉球轻轻放在外耳道口,可以作为水花迸溅入耳的第一道屏障,但要注意勿将棉球塞入外耳道内,防止异物入耳。

 

及时就诊很重要

耳痒、耳痛、耳闷,该怎么办?当我们的耳朵出现以上症状时,请及时至医院就诊。通过硬性耳内镜、电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检测等相关耳科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尽早明确耳朵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摘自上海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