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救助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0日

案例:

“你要配的药已经配好了,你清点一下。医生关照现在早晚温差大,注意定期做好血糖和血压检测,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谢谢你,你们的这个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家住宝北小区的郭先生是一名困难家庭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他每月要到同仁医院去配药,现在虽然服药的状态后病情稳定,但每月一次去医药配药出行总是让他很困扰。社区救助顾问在了解他的这一需求后,为他链接了街道“程心”助力,善扶益老益小益残慈善合作项目,让专业的服务机构为他提供每月一次的助医服务。有效减少了他出行的风险,缓解了他的困扰

为全面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程家桥街道积极探索“政府救助+社会慈善”联动机制,聚焦困难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帮扶需求,提供“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合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慈善帮扶作用于困难群众的救助实效。从今年9月起,街道与长宁区慈善基金会共同推动了“程心”助力,善扶益老益小益残 这一慈善合作项目的落地。

社区救助顾问积极开展“铁脚板”式常态化调研,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向困难群众收集服务需求。通过服务需求评估表,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工作问卷调查表和家庭综合评估表这“三张表”的分析研判,重点聚焦困难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大重病人、残疾人、高龄独居老人等对象,针对政策覆盖对象和其他困难人群中“一老一小一残”困境类型、帮扶需求进行分类,梳理出了“助医”、“助学”、“助洁”、“助健”“助困”五大关爱服务的内容,并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服务方案。通过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提升救助效能。该项目由区慈善基金会、街道办事处、街道社区基金会三方共同参与,通过对项目资金筹集、服务对象认定和项目服务实施,该项目将有效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预计全年惠及50余人,帮扶服务600余人次。

项目内容介绍如下:

一是助医类服务。关注因身体情况,导致前往医院陪诊、配药有困难的特殊困难对象,提供助医类服务,帮助对象前往医院配药,完成陪同或代为挂号、门诊、缴费、取药等手续。在医生问诊时陪同对象进行病情描述,帮助对象理解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沟通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就医效果。为对象提供精神支持,以及必要的抚慰和鼓励。

二是助学类服务。关注困难家庭中的学龄期子女,通过“陪伴式”的救助服务,提供助学类服务。根据困难家庭发展需要,通过“以教扶弱”的方式,链接大学生志愿者、第三方社会组织等资源,利用课余时间,为困难家庭的学龄期儿童开展家教课程,解答课业疑问。通过“陪伴式”的救助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挖掘更多成长潜能,为困难家庭子女带去关心关怀。

三是助洁类服务。关注由于身体限制、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日常家务清洁困难的低保家庭老年人,提供助洁服务。为困难对象提供居室整洁、物具清洁、垃圾处理、上门洗涤等助洁服务,改善困难对象居家环境,减轻家务负担,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缓解生活压力以及孤独感。

四是助健类服务。关注低保、重残无业对象、低保边缘和特殊多重困难人员,提供助健类服务。开展集中理发服务,为存在高龄独居、失能失智、大重病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困难人员,提供上门理发、扦脚服务。对于低保家庭中因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人员提供康复服务。

五是帮扶类服务。关注辖区多维度困难家庭,医疗、教育等费用支出大、就业困难的低保、重残无业、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等多重困难家庭, 提供一次性帮困资助。

接下来,程家桥街道将在针对性地向特殊困难家庭实施上述五大慈善关爱帮扶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长宁区慈善基金会、街道社区基金会的沟通协作,做好服务机构的项目执行督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扩展社会救助服务内涵,传播慈善正能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