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构建高效温情社会救助新格局 ——“程心”社区救助工作室案例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30日

“程心”救助工作室的成立,为困难家庭与爱心企业、第三方专业力量、党员志愿者等组建链接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需求帮扶,实现陪伴式、长效式、结对式的帮扶新模式。近年来,社区对于“陪伴式”就诊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困难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与救助顾问交流过程中表现出对于“陪诊”的强烈意愿,希望能够借助政府平台解决看病路上的“迷惘”。  

家住程家桥街道辖区内的赵阿姨,独自照顾重残无业的儿子小赵。近期,赵阿姨找到了“程心”救助工作室的救助顾问,想要寻求“就医帮扶”。原来,长期住在专科医院的小赵需要临时出院前往外院进行耳科检查,这对于已是耄耋之年的赵阿姨来说着实心有余而力不足。街道社区救助顾问小吴在了解到赵阿姨的难题后,通过程心救助工作室(程家桥街道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站)救助资源清单,找到了上海申爱社会发展中心的郭老师,但郭老师也很为难的告诉救助站的小吴,目前市场上对于“陪诊”这个行业缺乏一定的行业规范,许多都是个人对个人,自行形成的一种“契约”,目前中心只有陪诊人员的岗前培训这一服务可免费提供支持,无法为赵阿姨找到一位实实在在的“陪医者”。看到赵阿姨满脸的忧愁,救助顾问小吴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实实在在解决赵阿姨心中的急事、难事、愁事,小吴发动社区救助顾问,在社区支持体系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通过“社区+党建”,成功为赵阿姨找到了一名同社区的爱心志愿者——张先生。经过上海申爱社会发展中心的岗前培训,张先生对于“陪医”这一行业亦有了深刻的认识,赵阿姨家属于典型的“一老一残”特殊困难家庭,也就意味着每次简单的一次“陪诊”,都是一种情感的支持,让这些特殊困难家庭的看病路不再难行。目前赵阿姨已经通过志愿者陪同就医2次,经过治疗赵阿姨儿子的听力也逐步得到了恢复。

随着程家桥街道“程心”救助工作室的成立,街道在不断优化“政策找人”工作途径的同时,也在持续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的社会参与力度,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效温情社会救助新格局。接下来,程家桥街道将持续依托程心”救助工作室枢纽平台,以助人、服务、关爱、成长为服务宗旨,做实、做强、做好政策宣传引导、这区走访发现、开展家境调查、资源整合对接、心理关爱疏导、社区支持体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