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博物馆里的一节生境课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4日

自2019年起,长宁区陆续建起风格各异的生境花园,截至2023年底已有24座。“生境”与“花园”融合为什么具有自然科普教育意义?生境花园和普通的花园有什么不一样?好多不认识的动植物,怎么辨别?生境花园对生活有哪些好处?照顾起来有特别的方法吗?……

5月28日上午虹桥机场新村社区参与式博物馆里一节别开生面的生境课开讲了,街道自治办陈老师以“生境理念的宣讲”开启本次课程,她深入浅出地向机场新村绿化志愿者们讲解了生境花园的概念和五大原则,本土常见四大金刚(鸟类)麻雀、珠颈斑鸠、白头鹎、乌鸫、及稀少发现的北红尾鸲等,外来入侵植物“一年蓬和金钱草”识别和特性、为什么它们繁殖能力强且扩散快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方法来控制它们的扩散,大家纷纷表示惊讶:“原来这些花草是外来入侵植物啊!”随后,陈老师重点向大家介绍了程家桥街道建成的“忆”生境花园和“融”生境花园内拍摄到的各种可爱鸟类照片和视频。如:忆·生境花园拍摄到乌鸫的亚成年鸟在专为鸟类设计的水槽里洗澡。“融”生境花园夜间红外线摄像机拍摄到的黄鼠狼觅食。

最后重点介绍不久后虹桥机场新村内将建成7000多平的面积最大、水域面积最大、核心区最大,并有机兼容航空航天特色元素的“和”生境花园,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堂课不仅了解到很多鸟类,也学到了如何辨识入侵物种,更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他们将把所学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积极参与到虹桥机场新村“和”生境花园的维护中,打造机场新村特色的“鸟类友好、亲近社区的城市森林”,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境花园既是城市大型生态板块之间的“踏脚石”,也是社区的“沉浸式”绿色自治载体。此次社区博物馆的“生境课”,不仅是为了科普生物多样性知识,更为了提升社区居民对自然的认知和守护意识,增强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同时也是“虹桥机场新村自然导赏员”招募计划的开始。

下一步虹桥机场新村居民区将为社区居民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台。让这个“身边的大自然”常在常新,四季交替中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社区居民在最虹桥空港社区里,你我康体乐活,享受自然乐趣,为建设上海“生态之城”添砖加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