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竞放历经十年风雨,不忘初心吹响时代号角 程家桥街道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十年工作回顾总结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行的号角。自2013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以来,程家桥街道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社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参与市民文化节活动举办的近十年间,街道一方面借“市府实事项目-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提升”和“长宁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专项工作契机,先后通过落实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益WIFI全覆盖、推进文化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增建社区新文化中心形成文化中心总分馆布局等工作,着力增强文化服务“硬实力”,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实现基层文化服务硬件保障能力增能提级;另一方面,街道围绕每年文化节主题,精心制定文化四季活动菜单,统筹开展文化活动,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拓展文化服务内涵,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戏曲传承老少接续,传统曲种交相辉映。
搭建“百姓戏曲大家唱”周周演活动平台,街道通过自主举办或通过点单购买服务方式举办的各类展演、折子戏、戏曲沙龙等活动每年平均约有65场,让广大社区戏剧爱好者全年都能过戏瘾。组建黄梅、越、沪、京、豫五大戏曲特色团队,丰富了社区戏曲活动类别,同时为社区戏曲艺术的推广普及起了推动作用。以五大戏曲团队中的满天星黄梅戏剧团为例,团队成立于2013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成员为高学历、高颜值、青年化的白领群体是该团队一大亮点。团队曾在社区爱心暑托班开设黄梅戏戏曲课堂,邀请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走进社区为居民普及黄梅戏戏曲知识,团队2018年代表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走进央视演播室《群英会》栏目参与节目录制,2020年疫情期间邀请国家一级演员陈兆舜在线上举办云端戏曲讲座。经常性开展戏曲体验活动,用好市级资源平台,邀请专业老师进社区对戏曲爱好者进行授课指导。定期开展戏曲交流活动,让戏迷们经常能有相互学习、交流切磋机会。在疫情期间,街道文化云直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越剧云端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五大戏曲文化在程桥社区发挥出独特的魅力。2021年,街道通过“魅力程桥”官方抖音号进行了4场戏曲直播,其中“牛气嗨翻天·黄梅闹花灯”迎元旦黄梅戏直播的点赞量近万次。
二、非遗文化走进基层,“上海画绣”扎根社区。
非遗文化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街道将具有海派本土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上海画绣”引入社区,并邀请其技艺传承人叶伟娜正式入驻程家桥街道,使市民能就近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2019年,在街道的扶持下,“上海画绣”工作室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建成启用,标志这项非遗技能在程家桥社区扎下了根。而刚在社区基层站稳脚跟,“上海画绣”随即就开启了反哺社区模式,通过开办公益“画绣课堂”,参与公益伙伴日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基层市民能享受到这项技艺带来的快乐。据统计,“画绣课堂”自2019年创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了三期,展现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在技艺传承上的担当,“画绣课堂”还获得了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优秀项目奖。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期间,工作室还号召市民以“民心向党·共绣党旗”为主题开展了绣制一百面党旗作品献礼活动,活动一经发起就受到不少社区市民的关注,踊跃参与进来,表现出对这项非遗技艺浓厚的兴趣。2021年非遗文化服务日,“上海画绣”工作室举办了首次线上展览-画绣作品云展览,由非遗传承人叶伟娜匠师亲自讲解,细致的讲解,生动的描述,比线下展览更凸显出画绣作品的精妙之处,让众多无法亲临画绣课堂现场的市民有了共享其美的机会。
三、云端文化有序铺展,线上直播反响热烈。
“互联网+文化”是文化工作发展的趋势,开展线上文化云直播是街道文化工作者持续关注的工作之一。街道通过进行前期调研,学习先进理念,为工作的正式实施,积累经验,做好铺垫。2020年疫情来袭,线下活动按下了“暂停键”,大环境背景促使着街道加快了践行“互联网+文化”工作的推进速度,组建程家桥文化云直播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组四人团队摸着石子过河,相互鼓励,总结经验,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同时又是学生,从最初通过腾讯会议开展讲座类活动进行节目录制试播,到注册启用程家桥街道文化云直播抖音官方账号“魅力程桥”,只用了短短6个月时间,通过线上观众的推送宣传下,直播账号粉丝数迅速增至2000以上。为将优质的文化节目第一时间送到市民面前,工作组申请了近10万专项经费用于专业设备配置,以此打造的专业级直播室于2021年2月完成调试正式启动,标志着街道级“互联网+文化”从节目录播到实时直播的质变提升,2021年3月28日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当天的云端音乐会上,点赞数首次破万。
四、中西文化交流常态,融合治理互促互进。
作为上海虹桥国际枢纽与长宁区毗邻衔接的门户,程家桥街道辖区内居住着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近3千人,分布于22个涉外高级公寓别墅区,占街道常住人口约十分之一。同时,巴基斯坦、保加利亚、斯里兰卡总领事馆也落户程家桥。境外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驻沪的总领事、副总领事、领事、武官或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基于社区内中外居民构成特点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迫切需要,街道多年来以文化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市民文化节诸多活动,紧抓文化融合主线,以多元文化为载体,以和谐共居为目标,通过文化服务来拉近中外居民彼此间距离。创办“中外居民文化嘉年华”品牌,先后以“联欢交友,乐在程桥”、“才艺展示,学在程桥”、“文化体验,品在程桥”三大主题组织开展文化类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邀请中外居民参与互动活动,如每年举办“中外人士闹元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体现社区中外居民和谐共融,彰显国际化社区的特点。将非遗文化引入中外文化交流,一方面组织中外居民参观社区非遗工作室并参与“上海画绣”课堂,让中外居民通过协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还将非遗项目送进商务楼,举办“午间一小时”特色手工活动,让商务楼内的老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乐趣。此外,还有定期组织街道满天星艺术团走进涉外小区举办“乐无界”周末音乐会等。这些文化活动使拥有多元文化的居民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增进了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了宜居的人文环境,助力了国际化社区建设。
五、原创作品精雕细琢,新人新作屡获殊荣。
街道注重原创类作品的创编工作,在人财物三方面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根据年度热点事件,聚焦重点工作,推出富含程桥特色的原创作品,并挖掘社区艺术人才参与这些新的原创作品的演绎。如纪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舞蹈《红霞》、讴歌疫情期间工作在社区防疫一线工作者的《爱的温度》、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四川清音《百年辉煌》、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小品《猜猜我是谁》、反映加装电梯工作主题小品《远亲不如近邻》等。2019年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原创小品《闻“圾”起舞》作为优秀项目参加了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及上海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2019年上市文明志愿服务季启动仪式展演;原创舞蹈《海上清韵》获得2020年市民文化节优秀节目奖、满天星舞蹈队获优秀舞蹈团队称号;2021年建党百年原创舞蹈《幸福日子扭起来》参加了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的展评;2021年新编原创舞蹈《母亲》也即将通过满天星云剧场在线上同市民见面。
六、交流互动教学相长,打响品牌携手共进。
文化工作须与时俱进,取长补短,体现时代精神。街道鼓励程家桥的文化工作者走出社区、走出长宁、走出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文化交流,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在街道的支持下,结合市民文化节活动开展,许多程家桥的文化团队、文化作品正逐步实现着“走出去”的目标。程家桥满天星艺术团多年来积极响应上海市文化中心协会提出的“文化走亲”活动号召,崇明文化馆、嘉定文化馆、宝山顾村公园等许多文化场所、网红打卡点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2015年,满天星舞蹈队的原创舞蹈《盛世扇舞》代表上海市参加了“贺州杯”全国广场舞大赛,成为最早走出上海的程家桥文化团队;2019年,正值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程家桥社区“非遗文化-上海画绣工作室”应邀作为文化交流代表参加了澳门国际博览会,促进澳门与内地间文化合作交流;2019年11月,街道携原创舞蹈《红霞》参加了在安徽铜陵举办的“潮涌长三角·扬帆新时代”长三角地区群文精品展演,演出反响热烈;2020年8月,满天星艺术团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在上海杨浦滨江举办的全民健身日全国广场舞新媒体直播活动,此次活动央视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实时直播。
七、书情画意墨宝留香,“书香程桥”成果丰硕。
程家桥社区“墨缘书画社”(以下简称墨缘社)创建于2000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建社历史,初创社员多为辖区内已退休的书画爱好人员,本着习练爱好、陶冶情操的初衷自发成社。借着多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的东风,围绕打造“书香程桥”目标,街道给予了墨缘社大力扶持和更大的展示平台,多途径开展书画活动宣传,吸引了一些有同样书画爱好的企业白领、在校学生等社会群体加入,为墨渊社持续注入年轻能量,帮助其在规模和影响力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墨缘社坚持定期开展书画交流活动,使社员们通过互相交流、展示,畅谈学习书法、国画、篆刻的感受。社员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乐于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对习练作品进行评论品鉴,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收获学习的快乐,同时还留下了众多优秀作品。近年来,墨缘社在建党百年、建国7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纪念节点开展主题书画征集活动,每年平均举办作品展览5场,累计征集优秀作品近500幅。在2020年疫情期间,墨缘社尝试线上“云展览”,邀请专业老师讲解评鉴书画作品,成为程桥文化云直播中的一大亮点。2021年,墨缘社多副作品参与了长宁区文旅局主办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百人百幅庆百年”书法展,充分展现了程家桥书画爱好者的风采。
八、齐心共筑百姓舞台,均衡乐享出彩机会。
人民城市,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程家桥街道的文化服务品牌行动-“文化大篷车进小区”启动于2013年,行动初心是希望为市民提供一个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展示舞台,让市民切实体会到市民文化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文艺节目坚持原创推陈出新,都是由社区文化活动爱好者组成的文艺小分队,通过将老百姓身边琐碎轶事,结合社区工作如美丽楼道、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创编出的节目,接地气但不俗气。服务行动初期只是在居民小区里进行尝试性开展,在收到社区居民的热烈反响后,逐步向涉外小区、养老机构、部队营区、辖区校园、白领商务楼、社区工地等方向拓展,同时也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参与进来。“文化大篷车进小区”行动走过的这近10个年头平均每年围绕不同的活动主题举办14场左右的活动,累计已完成约137场演出,受益范围随着社区需求的增长也不断扩大,这种把文化舞台直接搭到百姓身边的文化服务,已成为程家桥社区居民最欢迎的文化项目之一。
九、读书活动开展广泛,全民阅读氛围浓厚。
结合市民文化节阅读版块要求,街道以文化中心图书馆和各居民区活动室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扶持阅读爱好群体自发形成了“悦读天下读书会”、“金手杖读书会”等多个书报阅读组织,举办读书主题征文活动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市、区层面征文投稿,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市民年书籍阅读量,开展传统和线上阅读并举的推广行动,在社区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历届读书活动中,街道推选征文作品260余篇,共获得市区级奖项34次,多位参与个人获得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名市民故事演讲家”、上海市民文化节改革开放40周年“百人改革开放知识达人”、上海市民文化节“老建筑的故事”优秀作品奖、上海市民文化节“全面奔小康”百名小康知识达人等荣誉,金手杖(肢残人员)读书会荣获2018年上海市“阳光读书会”称号,街道图书馆获得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百个优秀社区红色故事汇”称号。
十、深耕厚植培育团队,勤修内功打造精品。
大力开展文化团队扶持和充分挖掘文化领军人员等工作,充分体现了街道在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充实文化后备力量上的高度重视。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将社区内有参与社区文化工作意愿的市民吸纳到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再从中选拔有文艺特长或潜质的招入街道层级文化团队进行系统性指导。目前程家桥社区共有备案在册街道级文化团队15支,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亮点节目。其中典型团队如程家桥街道阿卡贝拉人声乐团是一支2019年新组建的队伍,街道从提供场地音响支持、聘请专业老师指导到服装道具保障,给予了团队最大的支持,团队从一群有着共同音乐爱好却没有演唱基础的小白起步,经过努力训练和提升,团队整体能力提升迅速,在2021年上海市民阿卡贝拉音乐大赛获乐龄组铜奖。满天星舞蹈队自1999年成立至今,历经22载洗礼锤炼,已成为一支在市级层面知名的明星团队,近年来斩获多个舞蹈比赛大奖,其舞蹈《盛世扇舞》代表上海市参加了“贺州杯”全国广场舞大赛,荣获全国广场舞比赛铜奖。满天星管乐队是一支独具海派风情的爵士乐队,乐队成员除喜爱铜管乐器演奏的社区居民外,不乏长期在和平饭店驻场演出的乐手,萨克斯、小号、圆号等铜管乐器的完美搭配组合,让爵士乐团演绎的曲目更具老上海本土风情,是社区中外居民最喜欢的文艺团队之一,乐团曾荣获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流行乐大赛百强乐团称号。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自2013年起截至目前,程家桥街道累计开展了市民文化节主题活动约1530场(2020-2021期间克服了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文化节活动举办的影响),受益市民约260656人次(含线上活动参与人次)。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争取社会支持,引导各方参与,扩大受益范围,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乐趣,进一步保障市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将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成全面展示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和市民文化风采的平台。促进社区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
程家桥街道办事处
2021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