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历史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4日
仙霞地区由清代时期形成6个自然村:大金更、宗家巷、孙家宅、王家楼、朱家巷、杜家宅。1957年起到1982年,建成天山五村、天原二村、古宋新村。上海市“六五”规划提出,开辟仙霞住宅小区,由农村转为城市。于1982年8月,将原上海县天山五村、天原二村、古宋新村划归长宁区。1983年起,由上海市居住区综合开发中心第四开发部(简称:“四开发”)承担仙霞居住小区建设任务,正式启动,全面建设仙霞新村街道。1986年始,市政府明确,“新村建设同时要把环境绿化搞好”,新村绿化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时抓新村公共建筑设施,先后竣工链接虹古路、仙霞路、茅台路、芙蓉江路、水城路、威宁路6条干道,解决居民行路难、买菜难、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1990年,基本完成新村建设。1994年到2010年,新建仙霞别墅、虹景苑、虹桥公寓、西郊华庭、古龙公寓等高级居住区。2004年2月至2010年,辖区内先后开通中环线,北端沿天山路地铁2号线、10号线水城路站。仙霞地区高层林立、交通便捷、居住环境、服务设施完善,形成以休闲、娱乐、餐饮为主的新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