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简介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6日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位于万航渡路1268号,共有三层楼,空间格局上分为3部12区,其中一楼为前台事务部,包含引导咨询区、综合受理区、休息等候区、“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全程网办规划区;二楼为运行保障部,包含综合调处区和应急处置区;三楼为后台协同部,主要涵盖了社会救助、就业创业、计生、工会、住建、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条线。
华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始终以“凝聚力工程”党建品牌为引领,推进创新思路下的“简”程序、“暖”服务、“快”响应,通过打造“集聚办、延伸办、融合办、灵活办”“四个办”,构建全过程便捷的“一网通办”服务体系。一是发挥集聚办。通过服务集成、系统延伸、数据共享,前后台协同,实现社区事务“一口受理+全科服务”集聚效应。二是着力延伸办。围绕办事功能、办事区域、办事效能“三覆盖”原则,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网格“自助服务延伸点”、党建阵地手机帮办点,居民区远程直办点。三是推进融合办。加强对“离群群体”的关注,中心推出“一区二式三队四进”模式,即设立一个“全程网办规划咨询”区,采用动态式个性化微课堂和静态式普及性宣传叠加,发挥“数字体验官”、“红马甲帮办员”、“星之辰志愿者服务队”三支队伍作用,进街区、进楼宇、进园区、进居民区,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四是便民“灵活办”。包括“上门办”“网上办”、“掌上办”、“远程办”等。
着力拓展服务半径,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以街道四个网格为地域单位,依托事务中心这根核心纽带,分别建立了“新微智谷”科技孵化园自助服务专区、联通大厦营业厅自助服务专区、中山公园凝聚力工程博物馆自助服务专区、华阳党群服务中心延伸窗口、多媒体广场“凝.空间”手机帮办点等各具特色的“一网通办”延伸点。
紧扣“城区数字化转型”,用数据精准找人,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形成智慧、精细、温暖的“新时代关爱服务体系”。长宁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在华阳路街道率先开展“社区救助顾问”制度试点,探索出以“政府+专业机构”为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的可复制可推广帮扶创新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中心通过“3+工作模式”,积极推动“传统救助”向“智慧救助”转型。“老传统+新手段”,构筑新时代救助体系的一体两翼。发挥“凝聚力工程”双“四百”精神,并在社会救助工作融入“两张网”和“社区云”等现代化信息系统。“线上+线下”,扩大新时代救助体系的辐射范围。线下延伸社区救助顾问“触角”,健全社区救助顾问、督导员、志愿者构成的帮扶小组制度;线上依托“两张网”和“社区云”的场景应用,结合“长宁区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系统”,实现云端互联信息融合,精准勾勒人物画像,健全基础电子台账,对实施差异化救助服务提质赋能。“人找政策+政策找人”,提升新时代救助体系的政策效能。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走访核查+信息动态管理”夯实“主动发现”机制。
街道还充分发挥“凝聚力工程”在救助领域的实践效能,深化“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救助理念。同时深化“物质+服务+心理”的立体救助模式,为重点家庭深度发掘迫切需要,根据对象急难程度提供相应的养老助老、康复护理、情感支持、陪同就医、社区文化生活等多样化个性服务。
中心先后荣获5A级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示范单位、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社保服务优秀社区、长宁区政务服务优秀集体、长宁区社会救助治理创新案例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