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容环境 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6日
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容环境保障工作方案
为扎实做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和第七届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双迎 ”)市容环境保障工 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 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立 足新发展阶段,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 好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把上海建成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工作目标
牢牢把握城市管理精细化主线, 坚持把市容环境建设 “施工图 ”转化为“实景图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 以一 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 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品 格浸润人心、城市环境更加宜人,确保“双迎 ”市容环境 保障工作圆满成功。
三、重点保障范围
根据《上海市主要道路(河道)和景观区域范围界定》, 结合“双迎 ”市容环境保障实际,综合考量,确定重点保障
范围。
(一)重要点位:包括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大会 址、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等重要活动、会议、参观、住宿 和接待点, 以及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出入口及周边。
(二)主要道路(河道):包括“ 申字形 ”高架、人民 大道、世纪大道、虹桥路、兴业路等 170 条主要道路及两侧, “一江一河 ”等 90 条主要河道。
(三)主要景观区域:包括新天地、北外滩、人民广场、 世博会园区、滴水湖等 60 个重要区域。
四、保障标准
按照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坚持大格局和精细化的总体要 求,以品质化为目标、标准化为依托、项目化为突破、社会 化为基础、智慧化为方向、制度化为根本,按照《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容环 境保障标准要求汇编》,突出克“五难 ”、治“五乱 ”、建“五 美 ”,打造“整洁、有序、温馨、安全、美观 ”的市容环境, 展现上海世界会客厅风采。
克“五难 ”:薄弱区域治理难、交界区域管理难、街区 建设统筹难、精细维护长效难、社会参与常态难;
治“五乱 ”:轨交站点乱停车、公共设施乱张贴、设施 物料乱占道、沿街商户乱抛物、车辆脏污乱上路;
建“五美 ”:环境美、人居美、空间美、生态美、文化 美。
五、主要任务
(一)环境清洁类
1.加强道路桥隧保洁。巩固提升高标准保洁区域创建成 效。以机械化、新能源化、数智化为目标引领,加强示范引 领、辐射周边中小道路的溢出效应,增加重点区域保洁频次, 促进道路保洁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消除申字形高架、中环、 外环等高速高架、上下匝道、引桥下侧石、机非隔离带、 绿化隔离带、道路中央隔离墩、隔音屏、树穴等保洁盲区。 (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和各区人民政府)
2.确保水域环境清洁。深入贯彻《上海市水域市容环境 卫生管理规定》,落实长三角水生植物治理一体化联防联控 机制,控好“源头、 田头、苗头 ”,抓好“弯头、滩头 ”保 洁作业,管好“岸头、船头 ”垃圾不下河,做好“重头、腰 头 ”应急保障,确保黄浦江和苏州河景观水域“水生植物零 污染、水面垃圾零漂浮 ”的“双零 ”目标实现常态长效。(责 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上海城投集团和各区人 民政府)
3.维护城市家具整洁。设施护栏、各类箱杆、道路岗亭、 公共座椅、城市雕塑、标识标牌等城市家具要及时进行清洗 养护。加强环卫公厕保洁,科学推进环卫公厕 24 小时开放, 打造公厕服务品牌。各区对权属单位不够清晰的公共设施 建立托底保洁机制,确保公共设施完好整洁。(责任单位: 市绿化市容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上海申通集团、国网 上海电力和各区人民政府)
(二)难点整治类
4.开展楼宇立面整治。对主要道路沿街和部分轻轨两侧 外立面开展整治,持续开展环境“洁化 ”“序化 ”“绿化 ” “美化 ”,保持建筑物外立面的整洁、美观和完好,把外立 面治理融入城市景观建设大格局,促进城市空间绽放新气 象。(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市消防救 援总队、上海申通集团和各区人民政府)
5.落实违法建筑整治。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逐步消 除存量违法建筑,做好进博会重点保障区域内违法建筑拆除 整治工作。开展无违建先进(示范)街镇复评工作,促进违 法建筑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环境整体面貌。(责任单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6.提高设摊治理水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设 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 以商业布局更加合理、 设摊管理更加规范、市容环境更加优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为总体目标,规范集市、夜市、分时步行街、早餐车、超出 门窗和外墙经营(外摆位)等新型设摊经营活动,严禁无序 设摊,保持市容环境整洁,满足人民对高品质、亲民化生活 的需求。(责任单位: 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交通 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市场监管局、 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7.推进设施减量治理。严格执行设施设置管理标准,推 行合杆整治、清理违规飞线,逐步降低道路沿线设施密度, 移除老旧线杆,减少隔离护栏、红白杆、封闭式卷帘门等和 超大城市不相协调的设施。(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 理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各区人民政 府)
8.压实薄弱区域治理。聚焦区区交界、城乡交界、条 块交界、小小交界等区域,加强背街小巷整治,巩固薄弱 区域市容环境治理成效,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开展地铁 出入口周边环境治理,提升地铁出入口站容站貌。强化管 执联动,有效解决各类市容环境突出问题。(责任单位:市 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上海申通集团)
(三)规范管理类
9.规范广告招牌管理。巩固户外广告招牌治理成果,提 升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户外招牌品质,设计一批个性 化、艺术化的户外招牌。进一步提高户外广告招牌审批(备 案)率,加强落实安全抽检。展示户外招牌特色道路(街区) 建设成效。(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各 区人民政府)
10.抓实工地文明施工。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精细化管理 要求,实施墙体美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认真执行工地施 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落实工程车
辆车容车貌管理和清洗场地设施要求。待建工地和储备空地 按临时绿化技术要求实施补绿,杜绝黄土裸露,控制扬尘污 染,保持出入口及工地周边清洁。(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 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国资委、市城管执法局和各 区人民政府)
11.夯实建筑垃圾管理。深化建筑垃圾管理制度建设, 巩固完善装修垃圾收运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居住区装修垃 圾收运单位、收运价格信息“双公示 ”的监管。完善监管 平台建设, 引导装修和拆房垃圾全量进入资源化设施,提 高装修和拆房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加大对建筑垃圾车辆运 输管理要求, 督促运输企业建立车辆、船舶清洗保洁责任 制度, 保持车辆、船舶容貌整治。 (责任单位:市绿化市 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城 管执法局、市房屋管理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12.引导非机动车有序停放。 明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及标准, 聚焦学校、菜场、地铁、医院、商圈等人流密集 场所,加大管理整治力度, 营造街区通畅空间。加强与共 享单车企业的协调,推动电子围栏等智能管理, 引导共享 单车有序停放。(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市 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13.保持车容车貌洁净。加强车容车貌综合管理机制 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 强化巡查检查,完善车容车貌检 查标准,规范清洗场地设置要求,持续对环卫、公交、长
途客运、工程等四类车辆开展整治。开展清洗场站专项整 治, 落实星级分类管理,巩固提升备案率。 (责任单位: 市绿化市容局、 市公安局、市交通委、 市水务局、市城管 执法局和各区人民政府)
(四)美化提升类
14.提升绿化景观水平。坚持“ 四化 ”统筹发展,推广 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打造高品质绿化景观,巩固拓 展高架、楼宇外立面沿口摆花成果,提升机场、火车站、 交通枢纽、中心广场、商务区绿化景观品质,做好行道树 精细化养护、绿化特色道路创建、骨干绿道网络、立体绿 化建设等工作。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 放共享,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案例。(责任单位:市绿委办、 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各 区人民政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场集团)
15.丰富公园建设内涵。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进 一步完善公园城市创建标准。推进公园开放共享,加大城 市公园 24 小时开放力度。探索推广数字化手段在公园绿地 的多元化场景应用,拓展主题功能,赋能城市治理。(责任 单位:市绿化市容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各区人 民政府)
16.打造景观照明亮点。持续优化国展中心及周边景观 灯光效果,提升“一江一河 ”两岸和“ 申 ”字型高架沿线景 观照明品质,推进徐汇滨江、杨浦滨江的景观照明提升改造,
完成苏州河沿岸黄浦段、静安段、普陀段的景观照明提升改 造和内环高架路沿线徐汇段、杨浦段景观照明建设。持续强 化景观照明集中控制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市级、区级 集中控制能力,提高集中控制率。(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 局、市交通委和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五)示范引领类
17.推动全域门责落地。贯彻《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 任区管理办法》, 多点发力做好责任区管理主题宣传活动。 广泛动员实施每月城市环境清洁行动。强化 自律自治组织培 育,加强市容环境卫生优秀自律组织建设。加大机场、轨交 站点、铁路沿线、高速公路、工地等责任区管控力度。做实 市容环境观察点制度,用好市民巡访团,实现门责拓展。(责 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 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各区人民政府, 中国铁路上海局 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场集团、上海申通集团)
18.巩固垃圾分类实效。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升级版 方案。打造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和具有示范引领特色的垃圾分 类公共场所,加大中心广场、道路两侧废物箱清理保洁力度。 推进垃圾分类作业监管智慧化,提高减量化管理和资源化利 用水平。强化典型引领,持续保持垃圾分类宣传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化旅游 局、市交通委、各区人民政府, 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城投 集团、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市生活垃圾分
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19.优化公共座椅管养。结合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美丽 街区 ”建设、重大活动保障和口袋公园建设等工作,通过拾 遗补缺、巩固提升、创新实践等形式,继续推进公共空间休 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深化认捐认养,推动形成社会参与治 理的规则,努力提升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美学价值、人文价 值和社会价值,打造温馨舒适的公共空间。(责任单位:市 绿化市容局、市委统战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人民 建议征集办和各区人民政府)
20.展示“美丽街区 ”成效。注重挖掘内涵底蕴、抓好 方案设计、落实销项管理、强化安全管控、推动资源整合, 巩固已建成区域,深耕标杆区域,持续释放“美丽街区 ”溢 出效应,擦亮“美丽街区 ”品牌,努力打造更多让居民可碰 可触的“ 网红 ”街区空间,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 度。(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和 各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步骤
(一)任务排摸阶段(3 月底前)
各相关单位按照任务目标,进行动员部署,制订实施方 案,结合单位实际,确定任务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节 点进度。按时完成任务排摸情况和实施方案。
(二)全面推进阶段(4 月- 9 月)
针对实施方案确定的项目内容,对照标准要求,精心组
织实施,扎实开展各项市容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打造市容环 境工作亮点。
(三)拾遗补缺阶段(10 月)
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根据精细化管理标准,进一步 美化提升。组织专项巡查,开展拾遗补缺。
(四)重点保障阶段(10 月 1 日- 7 日;11 月- 12 月)
做好日常巡查、维护,全面组织实施运行保障工作,确 保“双迎 ”期间市容环境保持最佳状态。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压实责任。市绿化市容局牵头统筹推 进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各相关单位 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分管领导、联络员和牵头部门责 任分工,落实资金保障。各行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 管,各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各相关单位、属 地、行业之间要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保障任 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挂图作战、销项管理。各单位要抓紧任务排摸, 任务项目街镇全覆盖,尽快锁定任务量,明确整治项目、工 作标准和要求,倒排时间节点,任务上墙,挂图作战,销项 管理。对涉及市区、区区、部门与部门联动的任务项目,市、 区相关部门要跨前一步,做好衔接,确保重大节点目标如期 完成。
(三)加强巡查、紧逼督办。完善“三级 ”巡查制度,
定期开展市容巡查,依托“一网统管 ”,打通市、区、街镇 信息壁垒,增强及时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紧逼 督办期间,落实 24 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重大事件上报, 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重要阶段、重点区域巡查督察, 发现问题 15 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处置。
(四)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优化综合协调机制,及时 研究解决各类急难问题,督促落实各项整治任务。探索分级 分类分区保障机制建设,固化信息通报制度,包括周报、 日 报、专报和情况通报等。完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评价各类 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落实。重要阶段坚持集中办公、实时监 控、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双迎 ”市容环境保障 工作。
(五)社会参与,营造氛围。积极探索社会参与城市治 理新模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市民自觉参与、 自主 管理的意识,发挥市民自治作用,激发社会积极性,建立“同 心共美 ”工作机制,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格局形成, 共同建设好、维护好人民城市。加大市容工作宣传力度,联 动新闻媒体,推送先进案例,展现市容保障工作成果,让市 民提高对市容环境建设重点工作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