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名列前茅!2022年下半年度市容环境质量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出炉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0日
2022年下半年度,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对全市的市容环境质量开展了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测评内容为“建(构)筑物、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城市绿化、标识标牌与广告设施、公共场所、城市水域、工地、车容车貌、服务规范”等11大类和34项具体指标。全市16个区中,11个区的市容环境质量获得良好评价;奉贤新城在五个新城中获评优秀;中心城区范围内,静安寺街道等33个街道获评优秀;郊区范围内,横沙乡等10个乡镇获评优秀。测评结果详见↓
综合满意度评价由现状感知评价和进步感知评价构成,得分共分优秀(85分以上)、良好(80-85分)、尚可(75-80分)、一般(70一75分)、较差(70分以下)等5种市容环境质量,现将测评结果公告如下:
全市各区:全市16个区中,市容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的区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黄浦区、杨浦区、浦东新区、虹口区、普陀区、奉贤区、闵行区和松江区,尚可的区为崇明
区、青浦区、金山区、嘉定区和宝山区。进步感知评价排名靠前的区为徐汇区、崇明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金山区等。
长宁区:优秀(共33个):程家桥街道、江苏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周家桥街道、虹桥街道;良好(共65个):华阳路街道新泾镇、天山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北新泾街道。
2022年,长宁市容环境按照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精品城区的标准,坚持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提升城区市容环境水平,用“细心、耐心、卓越心”绣出更具品质、更加精致、更有温度的美丽长宁。
以精细极致为引领,靓化市容景观打造。2022年,长宁区创建了愚园路红色印迹和西郊宾馆周边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完成了延安高架长宁段重点楼宇景观照明提升,完成了苏州河沿线海烟物流、中国海市局、DOHO创意园3幢楼宇的景观照明建设。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迎第五届进博会”主题,牵头协调完成了81个市政市容建设提升项目。打造古北路三角岛“虹桥之眼”和虹许路绿化主题景点,实施街头转角绿地提升13处,完成口袋公园建设3个。建立四级联动市容巡查机制,通过“城区之眼”、执法仪“单兵”等实时发现、及时检查,市容环境问题及时整改率位于全市前列。
以“店小二”的服务,指导户外广告、招牌规范设置。长宁区积极做好规划户外广告点位的设置审批、指导服务和批后监管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户外广告设置阵地规划》,开展户外广告实施方案动态修编;对新建、改扩建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推进方案进行修编。同时加强户外招牌规范管理,安排专项资金对区内户外招牌设施进行安全检测抽检,并发布《长宁区户外招牌设置规划导则2.0版》,加强对街镇户外招牌工作的指导督促,成功创建番禺路、武夷路、黄金城道三条上海市户外招牌特色道路(街区)。
以试点探索,加快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建设。继续实施《长宁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通过多渠道征集群众意见,以苏河滨水公共空间和新华街道整街区为试点,探索社会共治;通过新增新建、改造提升、认建认养、社会共享等方式,年内完成新增公共座椅设置118组,推进社会共享85组,新华街道“坐得下的街区”基本建设完成。
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式,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在全市率先启动开展“市容环境观察点”建设,全市“001号”点位落户长宁华政馆下咖啡厅,为市民看市容、谈市容、管市容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年内全区共建成市容观察点9个。同时依托“市容环境观察点”平台,积极引导社区自治和商户联盟工作模式,引导商户参与户外招牌规范设置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市容环境观察点与各项市容管理工作的充分融合,营造出全社会参与市容管理、关心市容变化、热心市容维护的工作氛围。
以创新拓展行业党建,发挥党建引领优势。长宁区持续推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深化行业党建创新有机融合,发挥局党组和各基层党支部引领作用,整合行业资源,深化功能载体,制定《关于推进落实长宁区绿化市容行业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实施意见》(试行),其中涉及林长制建设、公园+建设及“六小六大容品牌”等项目;同时深入推进长宁区标准化菜市场公厕行业党建联席会议、苏州河市容市貌党建联席会议、绿化养护行业党建联席会议常态化运转,成立区第五届进博会市容环境和城市建设管理保障临时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内嵌于各项服务保障环节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提升专项工作效能。
今年,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将继续做好各项市容环境管理和保障工作,为“人民城市”容颜常新、安全常在、温度常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