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林长制—公园城市】用好社区微空间、微力量,探索园艺自治之路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4日

邻居出门旅游,家里植物无人照料;社区园艺爱好者缺少展示和服务社区的平台;社区老破小空间脏乱差成为管理盲点难点;居民希冀社区和园艺中心更多提供支撑;然而,社区养护单位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居民的期待。怎么破题呢?长宁的各个街镇小区在党建引领下,做出了各种探索创新的尝试。

江苏路街道

华山居民区携手居民群众及辖区社会组织对丁香大楼南侧休憩角进行了绿化微更新,落实爱心农林企业,确保四季时令植物得以常态化更替,居民们也纷纷送来自养花草,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同时组建了绿化自治小组,由20余位绿化志愿者负责公共区域的绿植养护工作。

天山路街道

天山二村居民区自治花园“一米花园·时光凝青圃”,最大化发挥了居民自治作用。居民从决策、实施、后期维护的全程参与,提升了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社区自治共享花园。社区公共空间内多姿多彩的绿色植物和花卉,提升了社区整体颜值,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虹桥街道

伊犁居民区依托“自治全民星”项目,在小区西门入口处打造了伊享空间共享花园,为社区添上了亮丽新景。高低错落的花箱内种植了月季、茶花、杜鹃等10余种花卉,仿若“莫奈花园”般绚烂多彩,吸引居民们驻足观赏。

北新泾街道

推动了“植物旅馆”的打造,将原本闲置的角落转变为公益性质的开放空间,解决了居民家中绿植在无人照料时的难题,满足外出旅游居民的需求。园艺团队的志愿者们害共同参与制定了“植物旅馆”的日常管理和自治公约,如今,“社区植物旅馆”已成为四村的网络热门打卡地,居民们自发地将自家绿植拿来展示,从自赏变成了共赏。

“社区植物旅馆”的打造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了“五社联动”机制这一现代基层治理框架,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目前,护绿自治团队有5个人被聘请为民间林长,他们定期参与社区树木修剪、花箱制作、植物培育、绿化带微更新等工作,共同将社区环境装点得整洁美丽。

新泾镇

绿八社区在多年深入推行社区自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深刻感悟。居委书记对此进行了总结,主要是建立一支可靠的志愿团队,并配选好专业带头人,约定好团队活动,定点、定时、定量开展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专业人士为居民举办养花专业课程。深入挖掘周边单位的可用资源,将其整合到社区的绿化自治活动中,同时适当申请经费,组织自治团队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和经验。针对老小区黄土裸露、绿化资金不足等问题,发动社区居民承包“自留地”、“幸福田”,激发居民种花养草的热情,定期评优奖勤,为美好社区环境共同贡献力量。

未来,长宁区各街镇将持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园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擦亮社区绿色宜居的生态底色。同时,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积极动员社区内的志愿者、活跃分子以及公益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和社区自治园艺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绿色生态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