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绿化景观提升——焕新“上海第一花园马路”,共筑宜居人文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30日
近日,长宁区新华路沿线完成了绿化品质提升,漫步在这焕然一新的“上海第一花园马路”,感受林荫隧道与老洋房交织的浪漫。
为何提升?——传承文脉,回应民生
新华路,承载着上海百年历史记忆的“国宾道”,是融合梧桐街景、老洋房文化与现代社区活力的城市名片。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绿化带因踩踏严重、苗木老化、功能不足等问题,逐渐难以满足市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此次提升聚焦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提亮透绿。通过优化植物配置,展现“花园马路”的精致风貌。二是还路于民。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难题,改善行人通行体验。三是景观提质。打造层次丰富、四季变化的精品景观带,重塑街区美学形象。
如何提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一、功能优化,硬化处理,破解“停车难”
对于“沿街商铺密集,非机动车停放无序导致绿化带踩踏严重,苗木生长受阻”等问题,通过“硬化部分连接带、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规范停放区域、兼顾通行便利与绿化保护”等措施,使行人通行更安全,车辆有序停放,沿街环境整洁度显著提升。
二、植物焕新,矮婆鹃织就“韧性花毯”
在功能升级方面,以矮婆鹃替代金叶石菖蒲,密植成带,柔韧承托通行压力,重塑整洁绿意。5月起粉紫色小花盛放,如“流动花毯”点亮街角,与梧桐新绿共绘春色,打造春日限定美景。采用四季低维养护策略,常绿抗逆,自衍扩繁,实现“春有花、夏荫浓、秋冬绿意驻”的可持续生态。
三、文化赋能,花境叙事,激活街区美学
新华路电站花境
淘汰杂乱地被,选用亮金女贞球、黄杨球、金边龙舌兰等低矮规整植物,搭配蕨类珠芽狗脊柔化电站硬质界面。
香花桥路口花境
以毛杜鹃、火焰南天竹、百子莲、黄杨球等打造四季色阶——春粉、夏蓝、秋红、冬绿。从“被忽视的路口”变身“微型植物馆”,用植物色彩引导行人慢享街区美学。
提升作用——宜居、生态、美学三重价值
一是功能升级:硬化处理与停车位优化解决“人车混行”痛点,提升通行效率;绿化带透亮设计实现“还路于民”,让街区更安全舒适。
二是生态韧性:使用耐踩踏植物降低养护频次,矮婆鹃花带等特色种植增强生态连续性,构建低干预可持续的绿色廊道。
三是美学提升:电站花境的环境提升、路口花境的四季色阶,将市政设施转化为“可阅读的景观艺术”,重塑街区环境认同感。
以绿为笔,续写街区新篇
新华路的蜕变,以植物为语言、花境为媒介,完成了一场从“功能修补”到“美学营造”的精致升级。未来,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绿廊,将持续以植物季相为画布、市民需求为底色,在四季更迭中演绎“小而美”的街区进化论,让每个转角都能邂逅自然馈赠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