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苏河源】民族工业的摇篮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8日

河流是城市的命脉

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苏州河横贯上海市区

拥有便利的水上运输条件

而苏河源畔的北新泾

也是上海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

 

北新泾地处市区西郊,位于吴淞江、苏州河与新泾港北端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具有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清代后期,北新泾地区即有轧花、染布、榨油、酿酒和修船等手工作坊(工场)相继开设。民国元年(1912年),北新泾就有比利时商人开办的砖瓦厂和制瓷公司。

到了20世纪20年代,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全国各地的民族资本蓬勃发展,北新泾也成为了较早萌发近代工业文明的乡镇。

民国九年(1920年),民族资本家管趾卿在北新泾地区开设华大砖瓦公司,打破了比利时商人对北新泾砖瓦市场的垄断。

1929年5月,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在白利南路(现长宁路)420号购得一大片土地,随后集股20万银元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氯碱厂——天原电化厂(后改为天原化工厂)。

天原电化厂初建时只生产烧碱、盐酸、漂白粉三种产品,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到了80年代,天原化工厂不仅年产烧碱10万吨以上,还能生产盐酸、漂粉精、聚氯乙烯等20余种无机和有机产品,是中国氯碱工业主要厂家之一。

天原化工厂落户北新泾后,美伦毛纺厂(后改为上海工业用呢厂)和古龙印染厂(后改为第一丝绸印染厂)也分别在1937年和1946年于北新泾建厂,并且都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北新泾镇有工厂22家,小手工作坊159家。

解放后,上海树脂厂、上海硬化油厂、上海汽修五厂、上钢十厂四车间、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砖瓦机械厂、上海染化九厂、上海冲剪机床厂、上海赛璐璐厂、上海蔬菜加工三厂等大中型企业也都落户北新泾,并形成了工业群。

1958年,随着第一个镇办企业新泾运输站的建立,镇办工业也蓬勃发展,上海白玉兰电器总公司、上海科达测试仪器厂等8家镇办企业也先后建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如今,苏河源畔已旧貌换新颜,但仍有一些老照片为我们默默讲述着上个时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风雨历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