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充电桩“长”在公园外墙上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9日

“你的车充好电了,麻烦解锁下充电桩,换我充电,谢谢!”在长宁区新泾五村“新能源充电业主”的微信群里,类似的信息“高频”出现。自从今年新增了6个公共充电桩后,近50名新能源汽车车主开始在群里“共商共治”,有序交替使用。

“民心工程”给新泾五村带来的改变并不止于此。小区所在的北新泾街道今年完成了全域10.87公里市政道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成为上海首个“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区”。“以前抬头看见的全是‘黑色蜘蛛网’”,居民李阿姨说,现在抬头远望,蓝天白云毫无遮挡、尽收眼底,清爽得很。

 

小区新增6个充电桩 ,又方便又实惠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市民对充电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海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增设公共充电桩,根据最新发布的“成绩单”,截至11月,今年已新建公共充电桩15452个,占全年计划的155%

 如今这项“民心工程”要突破的难点已从提高充电桩的数量转为如何更有序地使用和管理充电桩,让其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这对于人多、车多,却空间局促的老旧小区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新泾五村来说,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共有居民超3400人、机动车300多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0余辆。不仅停车难,想充电就更难了。但这个难题在今年10月出现了转机:小区新投运6个交流电充电桩,平均一天可供48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本可以满足小区内部需求。

 “现在我再也不用特意跑去周边商场找充电桩了,下班回家停在楼下就能充电。”居民胡先生告诉记者,“而且外面的商用充电桩每度电的价格都在1元以上,但在小区充电,高峰时段一度电九毛多,低谷时段只需六毛多,又方便又实惠。”

 

螺蛳壳里做道场, 最大限度减小影响

在充电桩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新泾五村的车主们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使用规范——小区的新能源车主组建了一个“新能源充电业主”微信群,大家协商充电时间,如有车辆充好未及时离开,就可以实时在群里监督提醒。

据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冰清介绍,微信群里既有居委会、物业,也有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如遇油车占位情况,新能源车主可以在群里联系物业沟通油车车主挪车,出现充电故障则可以直接找到电力工人咨询维修”。

值得一提的是,新泾五村还是今年市区范围内新增充电桩数量最多的小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实现“螺蛳壳里做道场”?记者在现场看到,6个充电桩都装在小区“生境公园”的外墙上,大大节省了地面空间;不仅如此,这里与小区变电箱之间是“最短的直线距离”,这样一来,就能最小范围的开挖地面铺设电线,线路开掘还都在公园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多方合力保障 ,把好事办好

除了新增公共充电桩,新泾五村所在的北新泾街道今年还同步完成了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一键清除“黑色蜘蛛网”换来清爽“天际线”。

 “北新泾街道有13条道路,每条进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时都会出现特别要保电的情况。”让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项目经理陈震印象深刻的是:10月的一天,他们接到通知,线路需要暂时切割停电操作,但小区里一位老伯患病在家需要使用呼吸机,家里停电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为了保障老伯的安全,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们立即带上小型发电机来到老伯的楼下,用电缆把发电机的电力接入老伯家的入户电线上,为他供电。

事实上,为了把“民心工程”这件好事办好,在辖区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过程中,居委会组织专班对居民情况进行摸排汇总,再与施工方一起想办法,所有工程均以不停电为目标,严格遵循“扰民最少、停电最短、影响最小”的原则。

北新泾街道副主任卢维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不仅有高层住宅需要至少一部电梯和水泵保持运行、要提前安排发电车保障供电,还有如何合并工程以缩短噪声持续时间,以及路面开挖怎样保障人车通行……

架空线施工期间,北新泾街道同步开展了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包括在中环苏州河桥下空间打造了动物形象主题文体休憩空间,以及在新渔路架空线工程道路恢复阶段时,结合了该区域的河道景观特点,对周边环境、绿化和新建管线桥进行景观优化。

 环境提升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小区用电也扩容了。日前,北新泾街道已全域10.87公里市政道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街道内15个居民区、35个自然居住小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爽朗的“天际线”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