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社区人】陆伟芳:“针”心“针”意!用真心编织爱心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8日

SourceURL:file:///run/media/user/U/0812-0818推文汇总/0812-0818推文汇总/【0818】北新泾/1条/【闪亮社区人】陆伟芳:“针”心“针”意!用真心编织爱心.docx

居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有温度、有韧度、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重要部件之一。一直以来,北新泾街道始终以“人民城市”为核心,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格局,推动社区治理感知更细腻、服务更精准,多措并举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近年来,在北新泾街道基层治理工作中,涌现出一群心系社区、无私奉献、积极作为的“闪亮社区人”,他们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社区的热爱与责任,在平凡中绽放出“不平凡”的精彩。


让我们走进

新泾一村第一居民区

听听闪亮社区人陆伟芳的故事

↓↓↓


陆伟芳是新泾一村一居的编织达人,平日里,除了操持家务,她最喜欢和针线“打交道”。和蔼可亲,善良热情,陆阿姨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她也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温暖与快乐。


01一针一线编织“爱”


一团团斑斓的绒线,两根灵动的棒针,陆伟芳认真且专注的“工作”着,一针、两针……一团团毛线在陆阿姨的指尖穿梭,在手指和毛线不断变换交错中,用“针”心“针”意编织着一份份爱。

“用粗线的话大人280针,小孩子的240针左右,一顶帽子大概没多久就可以完工了。”陆伟芳的家里,到处放着五颜六色的毛线和已经织好的毛衣、帽子、围巾等。其实,早在2004年,陆伟芳便开始编织毛线制品,坚持每个月都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固定的金额购买毛线等编织材料。每天从早晨5点起床开始,到晚上11点休息,做好家务活的其余时间,陆伟芳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编织中。

多年下来,陆阿姨自己都不知道用坏了多少织针了,由于每天都织,她的手上长出了厚厚的老茧。为了让陆阿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编织,丈夫肖宝安就在背后用行动默默支持她,主动承担了家庭中大部分的家务。


02认真做公益是一件幸福事

“陆阿姨心灵手巧擅长编织”,左邻右舍眼中的她,有爱笑灵动的眼睛,会精湛的编织技艺,还有一颗让人温暖的爱心。

“您帽子有伐?”有一年的冬天,陆伟芳在社区看到一位独居老人,耳朵被冻得有点红,就自己动手编织了一顶帽子送给老人家,也自此产生了为社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送“温暖”的想法。从此,便开始了她的热心公益之旅。

对陆伟芳来说,编织是兴趣爱好,也是一种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他人的方式。款式新颖的围巾、精致实用的手套、美丽大气的帽子……她会将用心编织好的精美物品送给社区志愿者、独居老人,编织毛线玻璃杯套送给默默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将温暖和快乐传递给大家。同时,陆阿姨还每年义务为周边敬老院、阳光家园、阳光心园、癌症俱乐部等单位、团体赠送亲手编织的各类生活物品。她总是说:“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特别幸福快乐的事情。”


03向更多人传递温暖

一根根毛线连接起情愫绵绵,一份份爱心寄托了真情暖暖。“我从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症,多年来,很感谢街坊邻里的照顾,现在我条件好点了,想用我的‘手艺’来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谈到坚持了近二十年的公益事业,陆伟芳这样说道。

将满满心意织入一针一线,不仅仅在社区传递着正能量,陆伟芳还将温暖向更多人传递。春节、学雷锋纪念日、建军节……她总是把温暖和祝福带给大家,现在教师节临近,她又投入到了紧张的编织中,想把精心编织的花朵和香蕉分别送给自闭症学校的老师和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为他们送上一份心意,这也是陆伟芳每年都会参与的“固定”公益项目。

此外,她还经常参加各种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在线下设摊展示义卖作品,推广钩织技艺,将募集到的钱款捐赠给有需要帮助的人。她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夸赞声不绝于耳。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陆伟芳看来,做公益这件事,温暖了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的温暖。“在我心里,每一件手工制品,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希望它们能够带给大家温暖和快乐,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就会一直织下去的。”

陆阿姨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今年68岁的陆伟芳表示,将继续把“爱”传递下去,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最实在的关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