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儿童友好周”——北新泾街道“点亮童心梦想”系列活动回顾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5日

2024年10月下旬,上海市“儿童友好周”启动,街道妇联紧密围绕“儿童友好周”的主题,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儿童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科普知识小课堂到花朵梦想工坊、家庭教育加油站等系列活动,力求活动既能满足儿童兴趣需求,又能寓教于乐,在参与中快乐学习,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精彩瞬间,

感受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与快乐吧!

↓↓↓


“萌趣布艺·花朵梦想工坊”亲子布艺DIY手作

在非遗布艺传承人黄颖老师的辅导下,孩子们与家长携手用色彩斑斓的布料,一针一线拼接缝制花朵,亲子间默契的配合与创意的火花碰撞,共同装点独一无二的秘密花园,编织出一幅幅充满爱意的画面。

7岁的田心一小朋友告诉我们,虽然我做的花瓣歪歪扭扭,叶子也剪得参差不齐,但当我和妈妈一起把作品放进画框里,瞬间变得超有艺术感!爸爸说,这就是非遗的魅力。

10岁的徐梓阳小朋友说,一直以为布艺是妈妈和奶奶做的事情,听了黄老师的介绍,在奶奶手把手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用五彩斑斓的布拼接缝制出美丽的花朵,很有成就感,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非遗文化。


“不惑:跟着孔子思考家人之间如何管理情绪”小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徐晨露老师带来“曾参受杖”的经典故事,讲述了孔子弟子曾参在面对父亲怒责时的反应,以及孔子对此事的评价,并采用亲子圆桌思辨会的形式,引导和启发儿童和家长进行思考:“顺从父亲是否等于有效沟通、你是否认同曾参的情绪和行为、孔子对孝道的看法”等等……

通过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巧妙结合,孩子们认识到尊重与顺从是孝道的体现,但并非有效的沟通,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看待曾参的行为与情绪反应,分享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进而融入孔子“事父母几谏”的观点。


《熊猫的朋友圈》科普知识讲座

继“认识并守护了不起的大熊猫”科普活动后,街道妇联又邀请到了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的陈络澜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访熊猫的“朋友圈”,认识熊猫的“邻居们”,激发了亲子家庭对生态保护的热情与责任感。

孩子们纷纷化身为“小小自然侦探家”,跟随热爱大自然的小伙伴“球球”、巡护员王叔叔,学习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食物、粪便、生活痕迹等,来认识羚牛、川金丝猴和中华斑羚的特征与习性,并通过“猜猜我是谁”的任务挑战加深印象,了解科学家开展野生动物研究的方法。

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利用扭扭棒的可塑性和多彩的颜料,自由发挥,巧动小手,将脑海里的川金丝猴形象变为现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