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远行没人浇花?北新泾这间“社区植物旅馆”来帮忙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9日

出门远行,许多人有这样的困扰宠物可以找商家寄养家里娇贵的花草却无处可去即便买了自动浇花器也会担心不出水或是漏水……在上海“社区植物旅馆”悄然兴起“种花爷爷”“种花阿姨”主动承担起托管服务他们以“花”为媒为社区治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新一轮降温即将到来,在长宁区的新泾四村居民区,园艺志愿者夏正财又在巡视“社区植物旅馆”的宝贝植物了。“我自己怎么样种花,我给人家就怎么样养!”喜欢太阳的,能不能晒到阳光,怕冷的,有没有“穿衣戴帽”……夏师傅,照看得格外细心。“像这个不耐寒的,冷天了以后一定要罩住,像三角梅,不罩就不行了。”

“社区植物旅馆”位于新泾四村6号和8号楼之间,一块紧邻居民楼的公共绿化带。面积大约10平方米,墙上张贴着醒目的“入住规则”,“开张”至今一年多,已经积累了七、八户“常客”。“旅馆”的口碑是一点点攒出来的,有几回居民发现,花卉在这里,比在家长得还好,专门跑来向夏师傅学习。后来,谁家有花养不好的,也会放来这里。像夏师傅这样的园艺志愿者,在新泾四村已经有十多人,各个都是养花达人。小区的公共绿化带,不仅是他们主动认领的照护责任,更是他们交流、切磋,找到价值感、获得感的平台。“2月下旬开始,出去旅游的就多了,大多会托管6天、7天。到时候,花架、地上统统摆的是。”夏师傅说,花盆多了,看着不整齐,他们就用小区里的各种废弃材料,手工制作花架、花箱。

“社区植物旅馆”的诞生,要从多年前,小区里的养花达人在公共绿化带里种花开始。

新泾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骏说,当时就有人质疑,这算不算占用了“公共绿化”?但他们和物业、业委会商量下来,决定让居民自己试一试。

就这样,短短几年,小区里的精品绿化,从一平方米生长到上百平方米,植物种类也从单一的几个品种变成几十种,质疑声变成了赞美。

张骏自豪地说,从小区里种的竹子,到新建的凉亭,都是居民参与共同完成的。“我们的这一排竹子,只花了5块钱,当时买了几棵,夏师傅他们扦插出来的,现在也变成了风景。聚心亭的最上面的顶,是居民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收集了30张左右的床板,自己一张张拼起来的。”

以“花”为媒的自治,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充分发掘了小区里的达人力量。新泾四村的自治经验,还推广到了长宁的其它居民区。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舒敏说,在居民自治项目的申报中,居民有没有参与,参与了多少,大家评价如何,也都是评价自治项目的重要维度。“居民的参与,其实就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重要的一个表现。靠什么把居民融入进来?一手看问题,一手看资源,要把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都凝聚到我们小区治理当中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