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慢性病对肾脏功能也有影响?长宁医生教你保护肾脏健康→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3日

今天(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金亚明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患者,以及肥胖人群是肾脏疾病高危人群,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尿酸,从而有效预防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病情发展。前不久,37岁的杨先生因痛风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发现血尿酸明显升高,并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同时血肌酐也远远高出正常范围。金亚明追问其病史,患者自述从第一次痛风发作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而且在6年前就已经发现有高血压,但并没有进行规范治疗。而当杨先生痛风再次发作并来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为尿毒症了,如今,他只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金亚明指出,杨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也常有发生。“慢性肾病与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肾损害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如果早期或长期不重视控压,高血压性肾损害会更早出现。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是在体检中被发现,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微量蛋白尿,随着蛋白尿逐渐增加,可出现小便泡沫增多、水肿等症状。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便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此外,高尿酸血症也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急性肾损伤(急性尿酸性肾病)、CKD(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结石,并加速CKD的发展。”为此,金亚明提醒,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尿酸,并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如果尿常规中发现尿蛋白和潜血,这可能就在提示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如果身体出现以下情况,也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 夜尿增多,晚上起夜超过2次,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下降的表现;· 晨起眼睑浮肿,可能是肾脏排水功能减弱,导致水分滞留;· 尿液异常,泡沫尿(蛋白尿)、血尿或尿色加深;· 莫名疲劳,可能是肾脏功能下降导致毒素积累。金亚明指出,保护肾脏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入手→· 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0.6-0.8克*体重(单位:公斤),例:70公斤成人约42-56g),优先选择优质蛋白(鱼、蛋、奶),低钠饮食(每日盐<5克,警惕酱油、酱料中的隐形盐),适量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每日1.5-2升),进行磷钾管理: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高磷食物(坚果、加工食品),调整高钾食材摄入(香蕉、橙子)。·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体重管理,BMI控制在23.9以下(控制腰围,男<90厘米,女<85厘米)。· 不滥用药物,止痛药、抗生素、中草药等不当使用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 不要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不憋尿,因为尿液滞留易导致细菌滋生,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甚至肾盂肾炎。在肾病的治疗方面,金亚明也指出,除了西医的治疗,中医也有其独到之处,“中医治疗肾病主要遵循健脾益气、祛湿清毒,祛风胜湿、通络清毒,行气通腑、泄浊清毒,益肾活血、散瘀清毒,滋肾凉血、清热解毒等五大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中医在肾病治疗中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思想,旨在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理,恢复机体的自然平衡与健康状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