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泾社区学校开课啦!五期“宝藏”课程+“神仙”老师团,承包你的整学期学习计划(四)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2日

叮咚!您的“超能力”再次升级啦——家门口的社区学校第四期课程介绍炫酷登场!让您在家门口就能开启一场超酷的学习狂欢。忘掉舟车劳顿的辛苦,抛开独自学习的寂寞,社区学校的教室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场“热辣滚烫”的知识派对。无论是上班族想要解锁职场新技能,银发族渴望解锁生活新乐趣,还是学生党期待突破学习新高度,总有一门课程能点亮您的技能树,助您开启新旅程!快来拆开这次的惊喜盲盒,找到您的专属神仙老师,一起踏上知识的奇幻之旅吧!


沪剧课程

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沪剧老师:陈杏芬

被评为2021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

擅长“杨派”,上课认真,从教学员读谱、咬字开始,再逐字逐句反复教唱,直到每个学生会唱为止。为了满足更多同学的需求,她还学了“杨派”以外的很多唱段教给学生,所以来社区学校学沪剧的人越来越多,住在青浦的学生都慕名而来。陈老师除了教唱,还教“做”、 “念”等基本功,她教出的学生在各社区沪剧沙龙里都成了栋梁之才,也有不少学生成为唱吧的佼佼者。陈老师乐于奉献,她常带领学生到有舞台的地方去演出,多次带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演出。


民族舞课程

专为中老年设计的民族舞课程,精选蒙古舞、傣族舞、新疆舞等多元风格,搭配《茉莉花》《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经典旋律。教学从手位脚法到情感表达,融入手绢、扇子等道具,提升柔韧性、协调性与心肺活力,预防骨质疏松。长期学习可以传统艺术滋养身心,舞出自信风采!

民族舞老师:凌琳

被评为2019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

从事社区教育的民族舞教学十多年,多位学员被北新泾街道舞蹈队和其他街道的舞蹈队录取,并有多位学员开始了她们自己舞蹈方面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创作了多支原创舞蹈作品,包括《绣春》《好日子》《红灯笼》《我的北新泾》《载歌载舞》《青春舞曲》《雨巷》《我的祖国》《上海谣》《欢天喜地》《吴越弄弦》等。其中《雨巷》和《红灯笼》在长宁区教学成果会演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出于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对学员的认真负责,凌老师在舞蹈教学中既严格要求、狠抓细节,又能兼顾到中老年学员的身体情况、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在二者之间寻找到很好的平衡,总能指导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舞蹈作品。


健身操课程

健身操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元化健身需求,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民族传统项目,具有简单易学、动作舒缓、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健身效果良好等特点,长期坚持锻炼,能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不断提高学员健康水平的目的。

健身操老师:周兰娣

退休的周老师转战“老年教育"这块阵地,报名参加“长宁社区教育舞蹈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在2022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数字阅读活动中,荣获“阅读达人”称号。还被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指导中心聘为银发e学堂“银发数字体验官”。

每学期的教学,周老师都全力以赴。她会根据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年龄特点,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也是气氛活跃,井然有序。凭借着新颖的教学内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不厌其烦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员的一致认可,学员们都说:“在这里学得轻松,跳得开心”。不仅学会了一些形体,古典,戏曲类的舞蹈,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真开心!

周老师希望更多的老年朋友来北新泾街道社区学校学习,大家在这里交友,学知,健身,乐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健身舞蹈课程

本课程轻快韵律强,搭配经典歌曲,科学编排动作,强化核心肌群、提升平衡力,预防关节僵硬与慢性病。结合呼吸调节与趣味口令,增强心肺功能与反应力。坚持学习让运动融入日常,焕发身心年轻态!

健身舞蹈老师:陈秀英

退休后一直担任新泾三村的舞蹈队长,她热爱舞蹈,热心公益,全身心地投入舞蹈教学中。多年来在北新泾街道和长宁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获奖无数。在北新泾街道社区学校健身舞班任教期间一直敬业、踏实、一丝不苟。她对学员既严格要求又倍加鼓励,深得学员们的好评。学员们纷纷表示:喜欢这样认真、耐心,多才而又不说空话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你肯努力,我一定陪你学好!”陈老师如是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