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聚焦!北新泾街道五民工作法显实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近日,人民网、中新网、中国建设新闻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长宁区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走进北新泾,聚焦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五民工作法”,与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进行深入交流,并作专题报道。

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人民网】

党建引领“五民工作法” ,北新泾探求物业治理难题

“五民工作法”即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该工作方法已成为街道当前物业治理攻坚克难,以及未来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工作法宝。“集民意”依托业委会广泛征集业主意见,夯实共治基础。“访民情”由3名专职网格长会同城运中心、社区管理办带队,深入社区深化精准施策。“解民忧”通过开展红色物业惠民行动,解决居民忧虑,重塑居民信任。“纾民困”创新服务模式,解决物业历史遗留的裉节难题,并针对困难群体推出“阶梯式缴费”方案。“明民责”擦亮“数字+法治”品牌,让老百姓明确自身缴费职责,帮助物业公司进行递进式催缴,构建法治闭环。

【中新网】

党建引领“五民工作法” ,北新泾街道破解物业治理难题

北新泾街道以“多格合一”机制聚力赋能,依托“1+2”党建机制,将物业治理嵌入网格体系,并选派3名网格长驻点东、中、西实体网格,配备专职联络员,推行 “1+1+3+X”作战单元,推动“网格吹哨、科室报道”机制高效运转。

在此基础上,街道创新推行“五民工作法”,驱动治理质效双升。其中,“集民意”依托业委会广泛征集业主意见,收集建议;“访民情”通过网格长带队深入走访,全面掌握居民缴费动态;“解民忧”借助红色物业惠民行动的开展重塑居民信任;“纾民困”凭借“民生实事+”举措解决历史遗留难题;“明民责”通过法治宣传和递进式催缴构建法治闭环。

【中国建设新闻网】

“五民工作法”破解物业治理困局——上海长宁北新泾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实践

“只有党员‘沉’下去,才能让民心‘聚’起来。”朱剑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五民工作法”,推动物业服务从“保基本”向“优品质”提升。

从“低缴费-弱服务”的恶性循环,到“高缴费-优服务”的良性互动,北新泾街道以“五民工作法”破解物业治理难题的实践,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更重塑了居民与物业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解放日报】

收缴率半年“才”涨10%?一场物业费“追缴”背后的基层治理破局

地处上海西部,北新泾街道2.2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5个居民区,居住着5万余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典型的居住型街镇,北新泾辖区内有大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老旧小区,因而,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个典型问题:物业费收缴标准远低于当前的市场化服务成本,居民群众则认为物业服务质量缺失,因而缴费意愿不明显,由此陷入“低缴费-弱服务”的“死循环”。

北新泾街道党工委意识到,若放任此类“先服务还是先缴费”的争论继续发展,将导致治理效能空转、群众信任流失。但“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是空有口号,“打破二元对立思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更没有字面上那么简单易实现。

【文汇报】

先服务还是先缴费?物业管理陷入死循环,北新泾街道一招破解困局

翻出过去一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投诉,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发现:公共设施维修滞后、居住环境维护不足等,这些是居民对物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诉求背后的治理困局进一步浮出水面——物业因收不到物业费,入不敷出导致服务缩水,而居民因为对服务不满意不肯缴费。“先服务还是先缴费”陷入死循环,更导致治理效能空转、群众信任流失。

依托“多格合一”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北新泾街道党工委创新探索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五民工作法”,起步破局。“低缴费-弱服务”的结逐渐解开,截至本月底,街道辖区物业费整体收缴率从81%升至92%。

【新民晚报】

收缴率提升10个百分点!长宁这个街道凭什么让居民主动补缴物业费?

物业费收缴率提升的背后,是服务能级的同步跃升。在收缴率超95%的小区,“保修速度增快、保安巡查增频、保洁力度增大”的“三增”服务落地见效。此外,同步发行物业服务惠民卡,实施维修人工费减免政策;推出亲情停车优惠卡,为特定群体提供时段性停车便利;建立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开展节庆关怀活动30余场,通过“金色护航”系列活动为独居老人提供七大项水电检查服务……物业从“单一管理”转向“多元共建”,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缴费值得”。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街道“12345”市民热线物业类投诉从每月34件降至17件,降幅达50%;居民满意率从82.67%升至100%。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仅用半年,物业费收缴率提升10个百分点,长宁这个街道如何做到?

北新泾2.22平方公里的辖区住着5万余人,31个小区中包括新泾六村有23个售后公房,物业费长期停留在0.8元/㎡的低水平。去年,街道的“12345”市民热线诉求中,不满物业服务的占了近三分之一。朱剑伟说,破解困局,街道提出“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的基层党建工作法,让治理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跨前”。

“必须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打破二元对立思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东方网】

党建引领破局物业治理困局,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五民工作法”催生“治理革新”

“收费率低,我们实在没钱提升服务。”物业企业有苦衷;“服务跟不上,凭啥要缴费?”居民心里有疙瘩。这场“先服务还是先缴费”的拉锯战,让“低缴费-弱服务”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2024年底,辖区4040户未缴费家庭成了基层治理的“堵点”。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破解困局,必须打破二元对立,用党建“红线”串联起各方力量。

【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物业收缴率、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长宁这个街道是怎么做到的?

“物业企业强调‘收费率低导致服务供给失效’,居民群众主张‘服务质量缺失削弱缴费意愿’,双方诉求陷入‘低缴费-弱服务’的争执中。”北新泾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剑伟表示,这一深层次的治理困局,让街道意识到物业管理矛盾已成为影响社区品质和群众获得感提升的关键短板。将其作为破解基层治理裉节难题的战略突破口,街道深度融合“多格合一”机制,形成了网格长+街区书记+“城管、城运、综治专员”+“物业、业委会骨干”的“1+1+3+X”“作战”体系,创新推行“五民工作法”,打破二元对立思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