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锚定目标持续发力,江苏路街道把美好愿景化作生动实景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7日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和美家园、社区范例”的目标,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大机遇,用心用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发展,为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辖区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努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高标准推动平台经济、快节奏壮大功能经济、多要素构筑头部经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时尚创意产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引进、培育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点企业。西井科技、扩博智能、百琪迈等3家企业上榜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区共8家)。
坚持街道领导班子包干联系、广大干部全面走访联系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问题清单”“政府服务清单”。挂牌成立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大虹桥服务站暨长宁区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支持服务中心,做优愚园创投沙龙品牌,打造“人工智能团建联盟”。优化银企交流平台和行业联盟平台,构建“1+5”商会格局。推动华敏楼宇阵地多功能建设,升级“蒲公英”楼宇税收服务站华敏站点硬件,健全华敏翰尊国际大厦楼宇党委+楼宇治理委员会“两委制”,实现5幢亿元楼楼治委全覆盖。
高品质生活达到新水平
切实发挥人民建议征集在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依托广泛设置的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标准化建设家门口、楼门口、园门口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形成“1中心+4网格+13居民区+x楼宇园区”矩阵。积极探索“提-议-定-办-评”五步法,完善建议征集办理闭环流程,形成“共同的地域孕育共同的记忆、共同的需求凝聚共同的资源、共同的向往催生共同的责任”社区治理新经验。
充分发挥社区弄管会、街区联合体、故事商店等征集平台作用,注重挖掘展示愚园路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人文历史,让“讲好愚园路的故事,就是讲好上海的故事”成为社区共同行动。积极引导居民建言献策,打造“社区旗舰店、网格综合体、家门口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聚焦群众关切的“老小旧”难题,探索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承接全市为老服务“一键通”标杆应用场景试点,助力老年群体就医出行,推进“线上点餐+线下取餐”服务。52个可加装电梯门栋过半建成或在建,“一户一方案”试点长宁区首个新式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完成204处惠及居民540户。
高效能治理得到新提升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健全“1+4+2>7”的政务服务基本格局,在2个居民区试点设置“一网通办延伸服务自助终端”,“一网通办”自助机受理16898起。率先在长宁区东部设立长三角受理业务专窗,做好受理公民身故、出生、廉租房和医疗报销“一件事”工作,累计办结“一件事”132笔。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高效处置一件事。承接区街一体化统管平台试点任务,6月正式上线运行城运管理平台2.0版本。聚焦“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七级处置”运行架构,形成一体化快速指挥系统。开展“智慧环境治理”政务微信轻应用、“AI房屋使用安全检测”等近20项试点。作为全市首批通过“一网统管”平台整治群租试点单位之一,探索形成“发现、核实、立案、派遣、处置”闭环处置流程。
党建引领“一网同心”,促进高效参与一件事。聚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发布“红色地图”,与西井科技合作研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在居民区层面的“一口式”联通应用,与西区电信局联手实践“AI社区”解决方案,打造“智享公共客厅”,以“线上一张网、线下一个圈”重塑社区服务格局。积极打造“数字民生”品牌,招募“数字体验官”,擦亮“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品牌,共提供上门、咨询等服务166次,录制“空中课堂”6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