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路街道:同“新”共进 向“兴”而行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9日
近日,长宁区召开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暨新兴领域全覆盖攻坚行动深化推进会,会上,江苏路街道、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市场监管局、天山路街道第二网格、周家桥街道“同周”第二党支部、程家桥街道“程新”第二党支部作交流发言。今天,一起了解江苏路街道全力攻坚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的实践经验吧~
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系统工程。作为长宁区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先行试点,在市委组织部及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江苏路街道以“组织、机制、阵地、思想”四方发力,勾勒“聚新、暖新、领新、融新”生动图景。
“新”有所属,组织覆盖化合力为效力
一是全量排摸,底数一本清册。将摸清底数作为“全覆盖”工作基本前提,全面梳理家底,结合“五经普”等数据叠加比对,点对点上门核实确认,“大数据+铁脚板”开展5轮地毯式排摸,形成“新兴领域全覆盖九色图”。街道目前共有新兴领域企业、商铺1514家、从业人员17550人。
二是立体贯通,组织一网归集。成立“凝新”党支部补盲点,覆盖沿街商铺、弄堂小店等“小个专”人群,根据四个网格特征,分别由商户党员代表、专职党群工作者、营商服务专员、综合行政执法队员担任“凝新”党支部书记。深化楼宇“两委制”通堵点,推出“和美党建+”系列服务菜单,推动楼事善治、楼社共治。由居民区党总支接断点,兜底管理小区内灵活就业人群和公租房等新居住形态,实现一个不落、紧紧跟上。
三是强筋壮骨,力量一体培育。打造“凝新”党支部书记“1234”培育工程:每个网格阵地为“凝新”书记设置一个专属办公场所,打造基础党务知识和群众工作方法两项定制课程,实施党务带教、书记带教、项目带教“三带”模式,编写配送《阵地资源支撑》《队伍力量支撑》等四本工作手册,提升头雁领航能力。
“新”有所依,机制运转化呼声为掌声
在力量调配、工作机制等方面打通梗阻,建立“访、听、送、议、办、督”六步法,推动组织网络与责任体系贯通、组织功能与行政功能贯通。
一是“六边形”小组握指成拳。整合机关干部、居委干部、党群服务、行政监管、社会力量、志愿骨干六方面力量,打造164支“六边形”组团式服务小组,实现楼宇、路段、小区全覆盖。
二是“一会两委”聚沙成塔。建立网格党建,在四个行政网格层面建立网格党建联席会、治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一会两委”,分别负责资源统筹、工作落实和监督问效,召集人分别由班子领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驻区单位负责人等担任,同时制定双周例会制度,同商共议新兴领域急难愁盼。
三是暖心实事务求实效。在“六边形”小组内,整合资源办好关键小事:为武夷路咖啡馆设置外摆促进顾客引流,帮助圆通快递站点修复门前路面,与华敏楼宇物业沟通为宸屿公寓提供错峰停车场地。在“一会两委”平台下,由组及网解决裉节难题:武夷路153弄实现限时单向通行,“烟火宣化”街区治理项目打通“居、商、街”壁垒,愚园路1088弄网红弄堂在“五个一”治理法下,商居矛盾相关市民热线投诉量相比往年降幅达83%。
“新”有所向,阵地赋能化愿景为实景
一是完善“根据地”布局,织密红色矩阵。全域布局“1+4+13+N”党群服务阵地,百年弄堂深处的岐山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打造,依托钱学森旧居打造“‘钱学森’科学家精神展示馆”,新兴领域群体又多了一处能来愿来的“新家”。自此,四处网格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楼宇白领的共享客厅、园区青年的创客空间、街区商铺的议事载体和新兴领域的和美生活家。
二是强化“供给地”引领,点亮红色灯塔。将政治功能摆在首位,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推出一批“基础版+定制版”政治引领课程,确保学习教育不遗漏、不掉队。用好钱学森旧居、愚园路历史名人墙等红色教育基地和愚园路电台、故事商店等“向新”空间,开展行走党课、沉浸党课等形式多样党课21场,覆盖447人次。
三是注重“实践地”融合,建强红色堡垒。结合市区两级赋能项目,每月更新“排片表”。“库房”变“厨房”,将政务服务、营商服务、医疗服务等优质项目资源送进党群阵地,既形成符合普遍需求的活动菜单,也提供满足个性需求的定制项目。“客人”变“主人”,为新兴领域群体开辟专属协商议事厅和街区会客厅,吸引他们到阵地报到,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有所为,思想引领化输血为造血
一是树立先进典型,促成角色转变和身份叠加。深化“双培”工程,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骨干。第一时间为咖啡店店员安排入党带教人,长宁路手机维修小微店主递交入党申请书,快递小哥成为“第二楼组长”,在地艺术家成为“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骨干成员。
二是搭建桥梁纽带,加强服务互助和情感互链。为新兴领域群体搭建更多可以发声、发热、发光的舞台,鼓励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钢琴培训工作室主理人开发《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时代乐章》新兴领域音乐党课,以“新”形式凝聚“新”力量。辖区商户“链家”发起“绿丝带”公益项目,将门店变为公益服务点,把日常维修、设计咨询等多元服务送到居民手中。
三是构建共治生态,着力实现常治和巩固长效。通过反哺社区,把“他们”变成“我们”,壮大社区治理先锋队伍和社区治理合伙人。发挥新就业群体职业灵活优势,引导他们化身“网格员+巡查员+宣传员”,助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困难家庭结对帮扶、独居老人慰问关爱,推动新兴领域参与治理做在经常、融入日常、成为平常。
同“新”共进,向“兴”而行。江苏路街道将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推动组织向下扎根,服务向外拓展,力量向上凝聚,切实以新兴领域党建推动共建共治“全参与”,绘就和美家园“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