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宁区  / 民政局  / 民政新闻 / 稿件页

加强养老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守护老年人幸福“食”光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9日

2025年,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两个最严”要求和“两个责任”机制,聚焦养老机构、社区长者食堂等重点场所,以“强责任、重防范、提质效”为导向,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今年6月,市民政局开展全市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监测,区内20家社区长者食堂中共有9家获评年度“双优”食堂。

一、高度重视,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顶层统筹、属地监管、机构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明确各服务机构经营者、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养老机构和社区长者食堂均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分解到岗、细化到人。通过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开展集中警示教育、组织常态化实地督查、开展不定期抽查及约谈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问效、责令整改,确保问题即知即改、闭环处理、整改到位。

二、协同发力,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防范网络

年内,除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常检查外,区民政局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并结合养老机构和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质量监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审计及养老服务领域专项整治等契机,邀请专家团队对养老机构、社区长者食堂等开展食品安全专项培训与检查。养老机构共开展食品安全检查112次,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留样不足,无厨师证,未在备餐间分装外送盒饭等方面。社区长者食堂共开展食品安全检查120余次,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池混用、私人物品在工作区域混放、餐具洗涤剂残留超标、未查见符合要求的防鼠设施、原料未离地离墙等方面。

三、多措并举,切实拧紧食品安全管理链条

围绕食品“源头管控—过程监督—问题处置”全链条,精准施策,构建风险防控网络,对食品安全问题坚持“零容忍”,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典型案例从严查处。在源头管控上,严格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对食品供货商进行审查,规范进货流程,并要求在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及时录入产品名称、规格参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日期、供应商资质等各类重要信息,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在过程监督上,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将食品安全要求细化到加工制作、餐具消毒等全环节。养老机构方面,机构购买容量较大的食品留样盒,按照规定在备餐间内进行分装盒饭,厨师取得相关证书后上岗。社区长者食堂方面,通过张贴水池标识,加强私人物品管理、更换洗洁精、安装防鼠设施、原料上架等方式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改落实到位,防止问题反弹。在人员管理上,定期邀请专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培训活动,通过集中现场教学、应急演练等方式,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环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保障长者饮食安全。探索引入明厨亮灶等智能化监管手段,会同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对服务场所的监督监管,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实时预警和精准防控,更好保障养老服务领域食品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