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5日


电离辐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可以从原子或分子放出一个或几个电子。人工产生的电离辐射往往与核技术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也经常采用“核辐射”的说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核技术不断渗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和公众安全等各个领域。今后生活中所遇到电离辐射的机会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电离辐射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现在社会上有“谈核色变”、“谈辐射色变”的现象,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其实,电离辐射并非洪水猛兽,在措施得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安心地享受核技术带来的便利。
一、电离辐射的分类以及人工运用
(一)α射线
    这是一种带正电的粒子流,有很强的电离本领,相对的穿透性就很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就能挡住,几乎不可能穿透皮肤。因此只要不是进入人体内部,其危害就很容易控制。
离子型烟雾报警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涉及到α射线的应用,其内部装有一面镅-241放射源作为传感器的一部分。
(二)β射线
    β射线其实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不过仍然能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轻易地吸收。
碘-131:医院常用的放射性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的病变。碘-131在进入人体后,富集在甲状腺处,就是利用所发射的β射线发挥作用。
(三)γ射线和X射线
    他们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两者的穿透力极强。在防护的时候主要使用铅等原子序数很大的材料。
X射线行李检测机:是X射线装置在生活中常见应用之一,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电离辐射。经常可以在机场码头等公共交通设施内看到。
二、什么是天然辐射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其主要来自土壤中的铀-238、铀-235、钍-232、钾-40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宇宙射线。天然辐射往往很小,全年平均天然本底,即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宇宙射线给人带来剂量约为2.4 mSv/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对其进行过分的考虑。
三、如何衡量电离辐射对人的影响
    我国辐射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相当严格,还建立了完整的监测体系。电离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通过仪器进行检测。一般使用“剂量当量”、“有效剂量”等概念衡量电离辐射对人的影响。使用的单位都是希沃特,记作Sv。mSv为毫希沃特,即希沃特的千分之一。“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剂量,mSv/h就是每小时所受的剂量。mSv/a用于衡量一年内所受到的剂量。
    我们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限值标准,对电离辐射水平提出了强制要求。《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就对个人剂量限值做出了明确规定:公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1 mSv/年,辐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20 mSv/年。另外工作场所剂量率的限值也有多个标准做出明确规定,虽然针对不同项目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基本都是0.025mSv/h以下。标准中的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剂量及医疗剂量在内。
    上述限值和国际通用的限制保持一致或者更为严格,并没有国内标准较国际标准宽松的情况。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限值的大小,以下列举生活中一些事件所带来的剂量。

乘飞机从中国去欧洲

0.04mSv/

胸片

0.02mSv/

腰椎片

1.2 mSv/

胸部CT

8mSv/

每天吸20支烟

0.52mSv/

参照:全年平均天然本底约为2.4 mSv/*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只要限值标准执行到位,生活中遇到的电离辐射其实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注意:吸烟会增加电离辐射
    烟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富集天然环境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因此吸烟对剂量的贡献并不小。对比一下限值,每天吸20支烟,一年下来就相当于在剂量率为0.025mSv/h 的工作场所逗留了200至800小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